[发明专利]一种角挂式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8117.6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4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黄鑫;李树云;高智强;田雅颂;陈志伟;陈英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4 | 分类号: | F24F1/0014;F24F1/0018;F24F1/0063;F24F1/005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刘勋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挂式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挂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和对旋风机,所述机壳的上端前侧设有上风板,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下风板,所述机壳的内部设有换热器和对旋风机,所述换热器位于对旋风机的上方,所述换热器为开口环形结构。本发明通过柱形壳体的两斜侧面与墙角的墙面相匹配安装,使得通过风口的主流朝房间对角流动,改变了房间换热主区域,提升换热效果;采用对旋风机与上下风口布置,与角式安装相结合,形成房间对角区域的气流组织大循环,制冷、制热能分别形成不同的温度分层,提升人体舒适性;对旋风机结合上下风口,形成多方向送风,送风形式丰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角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规主流室内空调器风道结构由单个贯流风机、单个进风口、单个出风口以及单排或双排折型蒸发器构成,并通过导风板实现制冷、制热工况的送风,这种传统的送风方式存在送风形式单一、热风不落地、冷风易吹人、气流集中房间均匀性差以及风量不足的问题。
专利CN208566888U将新风与空调结合在一起,安装于墙角,但仍然采用常规壁挂机的进、出风方式,无法形成多风口送风,也无法形成气流组织大循环,舒适性问题依然突出;专利CN211316335U将常规壁挂机进行倒置设计,风口设置于空调器的上端,对制冷有利,但无法解决制热舒适性问题及热风落地、气流组织大循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角挂式空调器,通过风口的主流朝房间对角流动,改变了房间换热主区域,提升换热效果;采用对旋风机与上下风口布置,与角式安装相结合,形成房间对角区域的气流组织大循环,制冷、制热能分别形成不同的温度分层,提升人体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角挂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和对旋风机,所述机壳的上端前侧设有上风板,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下风板,所述机壳的内部设有换热器和对旋风机,所述换热器位于对旋风机的上方,所述换热器为开口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机壳包括前面板、侧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远离前面板的一端设有固定板,两侧的固定板通过后面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风板与前面板的上端连接,上风板的两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上风板的上端盖有与后面板连接的顶板。
优选的,所述上风板的高度为换热器高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前面板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壁挂板与墙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面板和侧板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风板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风板位于换热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侧板上设有风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柱形壳体的两斜侧面与墙角的墙面相匹配安装,使得通过风口的主流朝房间对角流动,改变了房间换热主区域,提升换热效果;采用对旋风机与上下风口布置,与角式安装相结合,形成房间对角区域的气流组织大循环,制冷、制热能分别形成不同的温度分层,提升人体舒适性;对旋风机结合上下风口,形成多方向送风,送风形式丰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8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