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5547.2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饶夏锦;黎大健;朱立平;夏小飞;苏毅;芦宇峰;崔志美;孙大伟;梁曲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7/04 | 分类号: | G01N7/04;G01N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刘小哲 |
地址: | 53001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检测 吸附剂 性能 实验 方法 | ||
1.一种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实验气罐内壁和吸附剂托盘进行擦拭;
将吸附剂放置在吸附剂托盘处,并使得连接吸附剂托盘的石英弹簧受力平衡;
将实验气罐抽真空,并检测所述实验气罐的气密性;
加热棒通电对吸附剂进行热处理同时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
关闭真空泵,并通过温度调节系统使得加热棒对吸附剂保持一个恒定值并记录灵敏气压表初始值和拉力传感器的初始值;
将实验气体通入实验气罐内;
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灵敏气压表的示数和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通过气态物理方程和物质的量求解方程求出气体吸附量,判断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壳内壁和吸附剂托盘进行擦拭其中还包括:
用无水乙醇对实验气罐内壁和吸附剂托盘进行擦拭,去除所述实验气罐内壁和所述吸附剂托盘表面上残留的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吸附剂放置在吸附剂托盘处,并使得连接吸附剂托盘的石英弹簧受力平衡其中还包括:
待所述实验气罐内部自然风干后将吸附剂放入所述吸附剂托盘的正中心,使得与所述吸附剂托盘相连的四根石英弹簧受力平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实验气罐抽真空,并检测所述实验气罐的气密性其中还包括:
关闭实验气罐进气口阀门,用真空泵将气室抽到一个负压状态,静至一段时间后观察灵敏气压表示数有无变化,若无变化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若有变化说明实验气罐存在漏气,需要对漏气部分进行排查,直至实验气罐不存在漏气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通电对吸附剂进行热处理同时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其中还包括:
加热棒通电对吸附剂进行热处理,加热温度的设定参考吸附质气体脱附温度、吸附剂结构变化温度和气体分解温度,同时用真空泵对气室进行抽真空,对吸附剂进行脱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真空泵,并通过温度调节系统使得加热棒对吸附剂保持一个恒定值并记录灵敏气压表初始值和拉力传感器的初始值其中还包括:
脱附完成后使用温度调节装置让吸附剂的温度处于一个恒定值,记录灵敏气压表的初始值P0和拉力传感器的初始值F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实验气体通入实验气罐内还包括:
将被吸附的气体从吸附质进气孔中通入实验气罐内,对于孔径较小的吸附剂通过吸附质进气口的阀门改变气体流量使其缓慢进入实验气罐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灵敏气压表的示数和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其中还包括:
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灵敏气压表的示数为Pi,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i,若在孔径较小的吸附质中进行吸附时则在坐标轴中记录下(ΔP,Pi)(ΔP为吸附平衡前后灵敏气压表的变化),通过改变气室中气体的浓度从而改变实验气罐中的气压,可以绘制不同的坐标,将所有的坐标拟合后绘制出容量法的吸附等温线。若在孔径较大的吸附质中进行吸附时则在坐标轴中记录下(ΔF,Pi)(ΔF为吸附平衡前后拉力传感器示数的变化),通过改变实验气罐中气体的浓度从而改变气室中的气压,可以绘制不同的坐标,将所有的坐标拟合后绘制出重量法的吸附等温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检测吸附剂性能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气态物理方程和物质的量求解方程求出气体吸附量,判断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其中还包括:
通过气态物理方程和物质的量求解方程将ΔP和ΔF转化为气体吸附量q,以气压为自变量吸附剂吸收气体的量为因变量绘制出吸附等温线q=f(P)∣T=n,通过吸附等温线判断不同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55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