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4997.X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8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雷内里·弗朗切斯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内里·弗朗切斯科 |
主分类号: | F24F11/74 | 分类号: | F24F11/74;F24F11/65;F24F11/86;F24F11/64;F24F11/89;F24F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永创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4 | 代理人: | 付帅 |
地址: | 意大利贝加莫省卡萨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控制方法通过下述新风机结构实施,所述新风机结构包括进风风机Fan1、排风风机Fan2和循环调节部(4);
所述循环调节部(4)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蒸发器E、压缩机(11)、第一冷凝器C2、第一膨胀阀(14)、第一冷凝器C1和第二膨胀阀(15),所述第二膨胀阀(15)还与所述蒸发器E连通;
所述进风风机Fan1用于使室外空气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器E和第一冷凝器C1并进入室内;
所述排风风机Fan2用于使室内空气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C2并排出;
所述循环调节部(4)还包括一设有旁路阀(17)的旁通流路(18),所述旁通流路(18)与所述第一膨胀阀(14)和第一冷凝器C1连通的一段流路并连;
循环调节部(4)还包括单向阀(21)和校准膨胀阀(16),单向阀(21)设置在第一冷凝器C1和第二膨胀阀(15)之间,用于防止旁通流路(18)打开时流通介质逆流到第一冷凝器C1内,校准膨胀阀(16)与第二膨胀阀(15)并联;
所述新风机结构还包括:
初调装置(3),室外空气可依次流经所述初调装置(3)、蒸发器E和第一冷凝器C1进入室内;
新鲜空气阀D1,所述新鲜空气阀D1用于控制室外空气进入新风机的进风量的流量大小;
回收空气阀D2,所述回收空气阀D2用于控制室内空气返回室外的回风量的流量大小;
回收空气阀D3,所述回收空气阀D3用于控制在室内循环的空气的流量大小;
过度散热空气阀D4,所述过度散热空气阀D4用于控制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冷凝器C2辅助散热的空气的流量大小;
所述控制方法如下:
新鲜空气除湿模式:打开所述新鲜空气阀D1、所述回收空气阀D3和过度散热空气阀D4,关闭回收空气阀D2,同时压缩机开启;
接着调节初调装置(3)和第一冷凝器C1,使得出风口的温度值为预设温度值F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新鲜空气定温模式:打开所述新鲜空气阀D1和所述回收空气阀D3,关闭回收空气阀D2和过度散热空气阀D4,同时压缩机关闭;
接着调节初调装置(3),使得出风口的温度值为预设温度值F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混合空气除湿模式:打开所述新鲜空气阀D1、回收空气阀D2、回收空气阀D3、过度散热空气阀D4,同时压缩机开启;
接着调节初调装置(3)和第一冷凝器C1,使得出风口的温度值为预设温度值F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混合空气定温模式:打开所述新鲜空气阀D1、回收空气阀D2和回收空气阀D3,关闭过度散热空气阀D4,同时压缩机开启;
接着调节初调装置(3),使得出风口的温度值为预设温度值F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回收空气除湿模式:打开所述回收空气阀D2和过度散热空气阀D4,关闭所述新鲜空气阀D1和回收空气阀D3,此时室内与室外无空气交换,同时压缩机开启;
接着调节初调装置(3)和第一冷凝器C1,使得出风口的温度值为预设温度值F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回收空气定温模式:打开所述回收空气阀D2,关闭所述新鲜空气阀D1、回收空气阀D3和过度散热空气阀D4,此时室内与室外无空气交换,同时压缩机关闭;
接着调节初调装置(3),使得出风口的温度值为预设温度值F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新鲜空气模式:打开所述新鲜空气阀D1、所述回收空气阀D3和过度散热空气阀D4,关闭回收空气阀D2,同时压缩机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内里·弗朗切斯科,未经雷内里·弗朗切斯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499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