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1553.0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8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崔彩;丁兴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驳凡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5/10 | 分类号: | C07D405/10;C07D409/10;C07D409/14;C07D405/14;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刘静宇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化合物 电致发光 材料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包括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阴极、阳极和位于阴极与阳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阴极与发光层之间设有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较电子传输层更加接近阴极,所述阳极与发光层之间设有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较空穴传输层更接近阳极,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包括上述电致发光材料。本发明有机化合物显著提升了其作为磷光发光层主体材料的载流子传输速率和器件效率,使包含其的OLED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和长工作寿命,并改善了功率效率、降低了功率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器件(EL装置)为自发光装置,其优点在于具有较宽的视角、较大的对比率和较快的响应时间。世界上报道的第一个有机EL装置由美国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实验室的邓青云博士等人开发,通过使用芳香族二胺小分子和金属铝络合物作为发光层的材料,制备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器件。
决定有机EL装置发光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分类成荧光材料、发磷光材料和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TADF)。在常规载流子注入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从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处重组以形成激子,在激子传递到基态时发射光。单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以1:3的比率形成,从单态到基态的发光被称作荧光,并且从三重态到基态的发光被称作发磷光。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在室温下难以观察到发磷光发光。然而,当发磷光材料与重元素材料(如Ir或Pt等)配合使用时,在单态中的激子由于系统间交叉点(ISC)转移到三重态,并且通过重组形成的所有激子可用于光发射,此时,发磷光材料可获得100%的内部量子效率。
迄今为止,荧光材料已经广泛用作发光材料。然而,由于电致发光机制的差异,磷光材料在理论上比荧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增强约4倍,磷光发光材料的开发得到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尽管包含磷光主体材料的有机EL装置相比于包含荧光材料的有机EL装置具有更高的电流效率,但其驱动电压也比较高,因此具有功率效率较低的缺陷。此外,包含磷光主体材料的有机EL装置的使用寿命短,且仍需要改善发光效率。
因此,开发具有更高发光性能和更长使用寿命的磷光主体材料,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化合物显著提升了其作为磷光发光层主体材料的载流子传输速率和器件效率,使包含其的OLED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和长工作寿命,并改善了功率效率、降低了功率消耗。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
其中,X为O或者S;
所述Z1、Z2、Z3各自独立的选自N或CRa;
所述Z1、Z2、Z3中至少有两个是N;
L1、L2、L3、L4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C3~C30杂环基、或它们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驳凡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驳凡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1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