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化企业污水零排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9059.0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6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滕宗礼;申满对;胡建东;沈海啸;陈守河;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36;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企业 污水 排放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炼化企业污水零排放的方法,炼化企业取用海水后,利用企业生产装置余热与海水进行换热,海水温排水与炼化企业的排污水送入预处理装置;预处理后的混合水体送入淡化装置进行淡化,生产淡水及浓盐水;淡化生产的淡水作为生产用水提供给企业或园区;淡化生产的浓盐水,作为原料送入企业氯碱盐化工装置,通过氯碱盐化工装置为企业提供基础化工原料,同时实现项目污水的零排放。本发明实现了海水、污水、饱和浓盐水资源化,为企业制备淡水的同时,降低或避免企业外排污水,避免产生污水零排放产生的危险性固体废料,实现了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循环经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资源综合处理利用领域,是关于一种炼化企业污水零排放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体的污染和水资源的匮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国家出台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排放指标,一些地区限制污水的排放,生产用水指标也受到严格控制,如不采取措施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海水综合利用、节水减排、污水达标处理已经成为多数工业企业,尤其是新建工业企业承诺的必要条件。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炼化企业是我国工业用水大户,但炼化企业污水处理难度大,民众注意程度高,越来越引起舆论的监督,也给炼化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相对匮乏,需利用海水资源。大幅降低炼化企业的淡水取水指标和排污总量,既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短缺和环保容量制约问题,又可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企业污水零排放同样面临一些问题:高浓盐水在较高的盐浓度下容易出现结垢,且盐污水呈强酸性或强碱性,温度高,Cl-浓度高,容易造成金属设备及管道腐蚀。同时浓缩过程存在膜污染问题,污水在回用、进水过程中都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物,易产生膜有机污染,目前采取的对策主要有:深度处理中增加高级氧化措施;活性炭/活性焦吸附;选用耐污染的反渗透膜,如碟管式膜片膜柱。现有措施投资、运行成本较高、废盐渣处置成本高,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石油化工企业炼化企业需要氯碱盐化工产品,生产氢氧化钠、高纯盐酸、工业盐酸、次氯酸钠、氯气、氢气等基础化工原料,也可向下游延伸生产PVC、甲烷氯化物、环氧丙烷、TDI/MDI等多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以及众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精细专用化学品。将海水换热、制取淡水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浓盐海水与企业外排污水混合淡化,将海水与污水中低价值的盐变化为氯碱化工的原料,既可提高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原料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传统污水零排放技术中结垢、腐蚀、产生固体废物等问题,从另外一个途径实现污水的零排放。
中国专利CN201710872519.2公开了一体化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用于对海水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系统;用于对经过预处理的海水实施反渗透处理以得到淡化水及浓盐水的第一反渗透系统;第一反渗透系统具有淡化水输出口和浓盐水输出口,淡化水输出口连接有第一淡化水管道,第一淡化水管道穿过预处理系统,且能与预处理系统内的海水换热;机械压缩蒸发浓缩系统与浓盐水输出口连接,用于浓缩浓盐水,制盐与盐化工系统用于采用浓缩后的浓盐水制备精盐和盐化工产品。上述方案旨在解决目前海水淡化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及海水淡化所排放的浓盐水会影响海洋生态的问题。但其仅利用经过反渗透处理后自然升温的淡化水与原料换热,换热温升有限,难以解决冬季海水温度较低,反渗透系统运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炼化企业污水零排放的方法,将污水与海水一同进行淡化处理,为企业提供淡水资源的同时,浓盐水作为炼化企业氯碱盐化工装置的原料,为企业提供化工基础原材料,实现企业污水零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炼化企业污水零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炼化企业取用海水后,利用企业生产装置余热与海水进行换热,提高了海水温度,产生海水温排水;
2)部分海水温排水与炼化企业的排污水送入预处理装置进行混合预处理,剩余未与污水混合的海水温排水排海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9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