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实时监测机构的基坑支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9009.2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2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杰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33/00;H02J7/35;F21V21/00;F21V33/00;G01D21/02;G01C9/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丽水创智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朱巧兴 |
地址: | 321400 浙江省丽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实时 监测 机构 基坑 支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有实时监测机构的基坑支护装置,所述支护板的前表面滑动安装有照明板,且支护板的前表面在照明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支护板的前表面在太阳能板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箱,且支护板的前表面对称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滑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末端安装有稳固板。本发明将太阳能吸收并进行转换为电能储存在储能电池中,供主控制器以及LED灯板等多种元件供电使用,避免外接电线影响其防护,在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角度传感器,并通过主控制器将信号发送至无线终端,使得工作人员在无线终端即可进行查看支护的防护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实时监测机构的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对基坑支护的定义如下: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最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有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水泥挡土墙、土钉墙、简单水平支撑等。
但是,目前的支护一般都是通过支护板都其进行防护,可支护板在进行防护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在发生塌方使得支护板发生倾斜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支护板在夜间时无法起到警示作用,也无法使得工作人员顺利的去进行工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带有实时监测机构的基坑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实时监测机构的基坑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实时监测机构的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水孔,且支护板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支护板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支护板的后表面一体式安装有锚杆,且支护板的后表面在锚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护架,所述支护板的前表面滑动安装有照明板,且支护板的前表面在照明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支护板的前表面在太阳能板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箱,且支护板的前表面对称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滑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末端安装有稳固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固板的下表面至少等距设置四个有尖锥,所述尖锥的外部至少等距设置有两组倒钩。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锚杆为圆柱型在支护板的后表面对称设置有六个,所述连接板的大小与连接槽的大小相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照明板的一侧固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安装有滑板,所述支护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滑板相互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照明板的前表面设置有LED灯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板与连接件呈“T”型设置,所述照明板高度为支护板高度的一半,所述支护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紧固螺栓螺纹连接的螺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护板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且支护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防护架,所述第二防护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护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筋在支护板的内部至少等距设置有十个,且加强筋与水平方向倾斜20度设置,所述第二防护架的厚度为第一防护架厚度的两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固定杆的长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角度传感器,且控制箱的内部在角度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在角度传感器的一侧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储能电池和主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杰,未经王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90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技术管理用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负载电磁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