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F板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5532.8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8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任成传;刘蕴哲;赵志刚;王志礼;贾鹏;杨朝晖;常世涛;何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1/04;B28B1/093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强 |
地址: | 1022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f 成型 模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PCF板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包括模具体、保温板固定器、节点控制件和振捣器,模具体为开口向上且两侧边的倾斜角均为45°的L型模具体,模具体安装在支撑基座上;两块保温板分别铺设在模具体的两侧边上,且两块保温板的搭接处通过节点控制件相连接,保温板固定器放置在保温板上方的指定位置;模具体两侧边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振捣器。本发明中的PCF板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通过保温板固定器和保温板节点控制件,控制保温板的位移,提高了施工工艺的精确性,确保内外叶混凝土的设计尺寸,同时保证了保温板的完整性;两侧同时浇筑,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CF板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PCF板浇筑,浇筑过程复杂,分两次浇筑,如图1,一次水平浇筑和二次立式浇筑,外叶混凝土厚度为6cm左右,传统振捣器无法深入混凝土内,造成振捣不密实,施工效率低下;此外,现有保温板固定器受力面积偏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法起到控制保温板的作用,安装拆卸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F板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确保内外叶混凝土的设计尺寸,同时保证了保温板的完整性,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PCF板成型模具,包括模具体、保温板固定器、节点控制件和振捣器,所述模具体为开口向上且两侧边的倾斜角均为45°的L型模具体,所述模具体安装在支撑基座上;两块保温板分别铺设在所述模具体的两侧边上,且两块保温板的搭接处通过所述节点控制件相连接,所述保温板固定器放置在所述保温板上方的指定位置;模具体两侧边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振捣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PCF板成型方法,应用于上述的PCF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保温板按设计尺寸裁切,两块保温板按照企口方式搭接,用节点控制件插入两块保温板的搭接处用以固定;
2)将钢筋网片放入倾斜45°的模具体内,然后依次放置垫块及连接件,再铺设准备好的保温板;
3)将保温板固定器放置在保温板上方指定位置,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保温板上浮;
4)在模具体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并开启模具体下方的振捣器进行振捣;
5)浇筑完成后关闭振捣器,完成PCF板的成型。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的PCF板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通过保温板固定器和保温板节点控制件,控制保温板的位移,提高了施工工艺的精确性,确保内外叶混凝土的设计尺寸,同时保证了保温板的完整性。
2.安装简易、效率高,不会影响外叶混凝土面美观,施工过程受其他因素制约少。两侧同时浇筑,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PCF板生产工艺图;
图2为本申请中PCF板的成型模具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PCF板的成型模具三维图;
图4为保温板节点连接方式图;
其中,1模具体;2保温板固定器;3保温板;4节点控制件;5振捣器;6支撑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5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仪器仪表固定放置设备
- 下一篇:一种喷漆用粉末涂料的调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