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紧固密封电缆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5304.0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1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郑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芬 |
主分类号: | H02G15/24 | 分类号: | H02G1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紧固 密封 电缆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紧固密封电缆连接结构,本发明将线缆紧固装置锁紧线缆,并在线缆紧固装置上设有双排凸起,与对应外壳的凹槽相互配合,从而增加整体的密封性,将铜制线缆连接套筒上下凹凸配合便于连接,之后将剥好的裸露线缆通过连接套筒连接,便于线缆导通,安装时外壳体上下两半安装在一起之后,双层橡胶相互配合,最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整个结构,安装好后双排防水凸起正好与外壳体相互限位,完成整体安装过程。本发明以多种密封结构阻断了各种可能进水的风险,连接结构可靠且可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水下密封电缆连接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线缆组件处于常年水下环境时,线缆连接处易发生渗水现象。若在使用过程中缆芯急剧升温,内部压力增大则会导致内部回使得压夹层中的水会存在进入缆芯的风险,从而造成减短线缆的使用寿命。目前常用手段是将线缆在接头处打结或者打结后用密封胶带进行简单缠绕来阻绝空气和水在缝隙中的流通,但这种简单的密封方式对于温度急剧升高,依旧会存在水和空气进入缝隙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水下防水紧固密封电缆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水下紧固密封电缆连接结构,包括电缆线,电缆线内至少是两根线芯,其特征在于:电缆两端均利用电缆紧固装置(3)进行锁紧,电缆连接处将电缆保护套剥开漏出裸露的线缆(6),并通过连接套筒(4)进行连接。
作为优选,电缆与电缆外橡胶材料(1)之间填充有含有相变微胶囊的高导热填充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线缆紧固装置上设有双排凸起(2)利于与对应外壳的凹槽相互配合,并且上宽下窄的锥形套筒结构将电缆完全紧锁。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套筒与外壳(2)为一体结构,外壳内层有凹槽,中部有起上下连接并固定整个密封结构的固定盘(7);用于固定线缆,而与裸露线缆接触的地方为铜制具有导通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固定盘内侧设有双排防水凸起(5)与外壳体进行相互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固定盘通过紧固螺栓(8)固定整个结构,安装好后双排防水凸起正好与外壳体相互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套筒与裸露线缆接触的地方为铜制进行导通。
所述的电缆与电缆外橡胶材料(1)之间填充有含有相变微胶囊的高导热填充物。其中,填充含有相变微胶囊的高导热性填充物,其中相变微胶囊占50-70%,作为高导热性的填充物云母占30-50%,该相变微胶囊表面选用明胶,芯材选用石蜡,微胶囊尺寸为10-20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从局部到整体均进行了密封和紧固,利用线缆紧固装置将线缆锁紧,并在线缆紧固装置上设有双排凸起,与对应外壳的凹槽相互配合,从而增加整体的密封性,将铜制线缆连接套筒上下凹凸配合便于连接,之后将剥好的裸露线缆通过连接套筒连接,便于线缆导通,安装时外壳体上下两半安装在一起之后,双层橡胶相互配合,最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整个结构,安装好后双排防水凸起正好与外壳体相互限位,完成整体安装过程。这种无缝隙密封结构阻隔了空气和水的进入。并且填充物为相变微胶囊的高导热性填充材料,填充可以在缆芯急剧升温的情况下有效的将热进行转移,从而防止缆芯因热膨胀造成缆芯和绝缘套间产生较大缝隙,导致线缆的寿命损失,起到了双重阻隔空气和水进入缆芯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线缆紧固装置;
图中:1-线缆外橡胶材料2-双排防水凸起3-线缆紧固装置4-线缆连接套筒5-双排防水橡胶6-裸线缆丝7-接头紧固盘8-紧固螺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芬,未经郑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3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尺寸稳定的锦纶单丝滤布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紧缩场多馈源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