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润滑高电阻率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75195.2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0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高燕;邓娟;罗靖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L23/06;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9K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7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电阻率 聚氨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润滑高电阻率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氨酯材料包括如下摩尔份数的原料:1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4.0~4.5份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0~3.5份1,4‑丁二醇、0.005~0.015份聚乙烯蜡,0.002~0.005份内交联剂。本发明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预聚体,加入聚乙烯蜡与扩链剂1,4‑丁二醇进行扩链反应,然后熟化处理得到聚氨酯材料,最后加入1,12‑十八烷二醇得到所述聚氨酯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根据所述聚氨酯材料物料配方及制备方法得到的聚氨酯材料实现具备自润滑、低磨损和低导电率的综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润滑高电阻率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氨酯弹性体是一种介于橡胶与塑料之间的材料,具有硬度范围宽、弹性好、耐磨以及机械强度高等优点,但是聚氨酯材料还具有摩擦系数大、摩擦生热和内生热大的问题。以液压油为驱动介质的油缸密封件润滑良好,密封件的磨损较小,耐用性较好。由于煤矿液压支护设备工况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殊性,无法使用液压油作为驱动介质,常以水乳液作为驱动介质,水乳液的后处理成本高,直接排放对环境污染大。纯水是目前最理想的驱动介质,纯水介质驱动的油缸润滑性差,密封件很容易因为干摩擦而磨损破坏,影响煤机液压支护设备的使用和采矿安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实现自润滑的途径较多,二硫化钼、石墨等层状材料,四氟乙烯及聚甲醛等低表面能添加剂的加入,降低了摩擦系数,但是磨耗会增加;硅油、聚乙烯蜡等在降低摩擦系数的同时会增加材料的压缩永久变形率,密封件的密封寿命变差;碳纤维、石墨烯等的加入提升了材料的耐磨性,但是磨损造成的添加剂脱落会造成驱动介质污染,影响超纯水的导电特性,腐蚀缸体。因此,现有的技术中很难实现密封材料及密封件的自润滑、低磨损和低导电率3种特性的融合,现有的聚氨酯材料很难满足煤机超纯水液压支护设备油缸密封对聚氨酯材料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润滑高电阻率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具有低磨耗、自润滑、高电阻率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润滑高电阻率聚氨酯材料,所述聚氨酯材料包括以下摩尔份数的原料:1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4.0~4.5份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3.0~3.5份1,4-丁二醇(BDO)、0.005~0.015份功能添加剂,0.002~0.005份内交联剂。
根据所述聚氨酯材料原料制备得到的聚氨酯材料具备自润滑、低磨损和低导电率、低压缩永久变形率的综合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1800中至少一种。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具有良好的低温柔顺性、回弹率和耐水解特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功能添加剂为聚乙烯蜡(PE蜡)。
聚乙烯蜡具有优良的耐寒性、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磨性,可增加产品的光泽和加工性能,因其优异的外部润滑作用和较强的内部润滑作用,可作润滑剂,也能改善产品的脱模性。聚乙烯蜡易析出到聚氨酯材料表面,降低摩擦系数和磨耗。
更优选地,所述聚乙烯蜡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3000。
所述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3000的聚乙烯蜡,软化点为100℃~102.9℃,在100℃以内为蜡状固态,起到润滑作用的同时对聚氨酯材料本体的物理影响较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交联剂为1,12-十八烷二醇。所述1,12-十八烷二醇在加工过程中与聚氨酯中游离的异氰酸酯反应,起到内交联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高电阻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啤酒瓶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仿生阵列结构表面防污减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