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着色功能性环保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9291.6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3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英;张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07;D01F1/10;D01D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孙远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着色 功能 环保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纤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着色功能性环保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聚乳酸粉体、环保色料、阻燃剂和纳米碳酸钙混合均匀,干燥后经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原液着色阻燃聚乳酸母粒;步骤2,将原液着色阻燃聚乳酸母粒与聚乳酸切片进行纺丝和牵伸得到原液着色阻燃聚乳酸纤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阻燃聚酯纤维阻燃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聚乳酸粉体的熔融造粒方式将阻燃剂进行侵入式混合,实现聚乳酸粉体的阻燃特性提升,从而达到提升整体性能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着色功能性环保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聚酯纤维主要用于衣着和室内装饰,短纤维可以纯纺,也可与天然纤维及其他化学纤维混纺;长丝可加工制得弹力丝,也可制轮胎帘子线、工业绳索、传动带、滤布及渔网等,还可用作电绝缘材料以及制备人造血管等。
聚酯纤维因其强度高、弹性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属于易燃性物质,使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受限制,因此阻燃共聚酯纤维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并已成功获得工业化生产。纤维原液着色技术是工业界常用的制备有色纤维的方法,由于不会产生废水而造成水污染问题,且其产品颜色鲜艳、色泽均匀、不易褪色,因此得到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但是,采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的阻燃聚酯纤维阻燃效果不佳,且目前还未有在该技术基础上的技术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着色功能性环保纤维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阻燃聚酯纤维阻燃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聚乳酸粉体的熔融造粒方式将阻燃剂进行侵入式混合,实现聚乳酸粉体的阻燃特性提升,从而达到提升整体性能的提升。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阻燃着色功能性环保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聚乳酸粉体、环保色料、阻燃剂和纳米碳酸钙混合均匀,干燥后经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原液着色阻燃聚乳酸母粒;
步骤2,将原液着色阻燃聚乳酸母粒与聚乳酸切片进行纺丝和牵伸得到原液着色阻燃聚乳酸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原液着色阻燃聚乳酸母料中,聚乳酸粉体的质量占比为65-82%,环保色料的质量占比为5-15%,阻燃剂的质量占比为12-15%,纳米碳酸钙的质量占比为3-5%。
所述环保色料采用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类、4.4-二氨基二苯脲类、二氨基杂环类中的一种。
所述阻燃剂采用三氧化二锑或氢氧化镁。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剂采用活性氧化铝复合三氧化二锑,所述活性氧化铝复合三氧化二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i,将三氯化锑和三氯化铝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溶解醇液,其中三氯化锑和三氯化铝的质量比为3-5:2,且所述三氯化锑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100-150g/L,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步骤ii,将饱和氨水通入至溶解醇液中直至沉淀不再形成,然后过滤并采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沉淀物,经恒温烘干得到活性氧化铝复合三氧化锑,其中,饱和氨水的通入量为5-10mL/min,时间为60-120min,恒温烘干的温度为200-250℃。
所述纳米碳酸钙采用轻质纳米碳酸钙。
再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钛酸钙采用镀膜轻质纳米碳酸钙。
所述镀膜轻质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氢氧化钙粉体与钛酸正丁酯共混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静置烘干,得到镀膜氢氧化钙粉体;所述钛酸正丁酯的加入量是氢氧化钙质量的10-20%,所述无水乙醇的质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150-200%,静置烘干的温度为80-100℃;所述氢氧化钙粉体的粒径为10-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9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