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鼠急性肺损伤诊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5101.3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0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芬;李婷;宋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霍艳慧 |
地址: | 046000 山西省长治市东大***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鼠 急性 损伤 诊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鼠急性肺损伤诊断器,包括底板、支撑机构、诊断机构、安置机构、支杆、安置台、束缚机构、收纳筒、旋钮、束缚带、收纳块、转杆、弹簧、导杆和限位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需要研究诊断的大鼠先安置于安置台上,接着手动对旋钮进行按压,当导杆的端部抵触至转杆的内壁时,束缚带同样会对准收纳筒上的缺口,此时,转动旋钮,则旋钮带动束缚带转动,随着束缚带不断的收卷,逐渐对安置台上的大鼠进行束缚,当对大鼠束缚至合适的程度后,停止转动旋钮,在弹簧作用下令转杆回复至原位,带动束缚带同时移动,令束缚带被扣住,从而在实际使用时方便对大鼠进行好的束缚,避免大鼠挣扎乱动,使得得以保证诊断结果的正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诊断器,具体为一种大鼠急性肺损伤诊断器,属于医疗诊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急性肺损伤,是指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其发展至严重阶段(氧合指数200)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医学上为了研究这一病症,通常会采用一些养殖的大鼠作为医学研究对象,在对以大鼠为载体的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专门的诊断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大鼠习性活泼,在对其进行诊断时,往往会产生挣扎乱动的情况,影响对其进行诊断,若对大鼠进行麻醉等手段,就更容易对诊断的结果造成影响,因而使用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鼠急性肺损伤诊断器,能够在实际使用时方便对大鼠进行好的束缚,避免大鼠挣扎乱动,从而保证诊断结果的正常。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大鼠急性肺损伤诊断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诊断机构,所述底板顶部位于所述诊断机构的一侧设有安置机构,所述安置机构包括支杆和安置台,所述底板顶部位于所述诊断机构的一侧固定有所述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固定有所述安置台,所述安置台上设有束缚机构,所述束缚机构包括收纳筒、旋钮、束缚带、收纳块、转杆、弹簧和导杆,所述安置台一侧的中部安装有所述收纳筒,所述收纳筒的一侧设有所述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纳筒的内部且连接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缠绕于所述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收纳筒的内壁,且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转杆的内部,所述转杆位于所述收纳筒内部的侧壁上固定有所述收纳块,所述收纳块上缠绕有所述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安置台的侧壁上,所述收纳筒的内部设有限位机构。
优选的,为了方便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卡合有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且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都呈矩形板状。
优选的,为了方便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的滑动,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滑块,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的底端侧壁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滑块,所述滑块卡合于所述底板的内部。
优选的,为了实现对大鼠的诊断,所述诊断机构包括诊断器主体和转轴,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相对一侧的内部分别卡合有一个所述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之间转动有所述诊断器主体。
优选的,为了方便对所述诊断器主体进行调节,所述诊断机构还包括把手、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杆和连杆,所述第二支板一侧靠近底端的部位设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板的内部且连接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啮合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固定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一个所述转轴的内部,另一个所述转轴的内部贯通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板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医学院,未经长治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5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