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改性3D打印光固化树脂、3D打印产品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0116.0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甘仁晓;申俊豪;王贵;刘斌;宁丽莎;李晓威;甘涛;罗育权;张忠燕;王莉;金艺花;刘烈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瑞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8 | 分类号: | C08L51/08;C08K9/06;C08K7/26;B33Y70/10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25 | 代理人: | 岳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打印 光固化 树脂 产品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改性3D打印光固化树脂、3D打印产品及其用途。所述硅改性3D打印光固化树脂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光固化低聚物20‑40wt%、活性稀释剂5‑30wt%、光引发剂0.1‑1wt%、触变促进剂1‑10wt%、改性碳纳米管/磷硅酸钙复合粉体20‑50wt%。本发明的光固化材料能顺利实现SLA/DLP原理的3D打印工艺,制作的产品具有0.1~0.2%的低体积收缩率,机械强度高,韧性好,拉伸强度100~120MPa,弯曲强度在120~130MPa,断裂伸长15~20%,户外耐候性测试六个月,机械性能指标保持在98~100%,可以作为终端产品材料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改性3D打印光固化树脂、3D打印产品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控制,将液体材料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来制造固体三维物体的成型方法,该技术发展至今,以立体光刻(SLA)和数字光处理技术(DLP)成型精度最好。SLA/DLP 3D成型技术所用材料均为液体光固化树脂,在特定波长的光能量下辐射固化,液体光敏树脂变成固体交联结构,材料本质上属于热固性交联树脂。因为其特殊的成型方法,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更高,如更好的触变性,更快的交联速度、更高的交联密度,更低的体积收缩率,更好的耐高温性和更好的耐疲劳性等。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改性3D打印光固化树脂、3D打印产品及其用途,该光固化材料具有特有的触变性,触变性赋予其具有适用于3D打印工艺的特性,光交联速度快,经光固化成型后的产品,具有收缩率小、耐高温性、耐磨性、耐久性以及极高的机械强度等性能,可用于军工、航天、汽车、生物医疗、电子电路等领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改性3D打印光固化树脂,按重量百分比,包含:
进一步地,所述硅杂化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水浴加热和真空的条件下,加热干燥十八碳醇4小时后,冷却至常温,得到预处理的十八碳醇;
(2)按摩尔分数,将步骤(1)所述的100份预处理的十八碳醇和1-3份催化剂共同放入惰性气体保护的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分批加入摩尔分数200份的熔融状态的甲苯二异氰酸酯,不断搅拌,在温度100-105℃的条件下反应4-5小时,得到预反应基液;
(3)按摩尔分数,在流通的惰性气体保护下,向步骤(2)所述的预反应基液中,保持搅拌的状态下,逐滴加入5-10份的四氯硅烷,接着逐滴加入20-40份的去离子水,在温度100℃的条件下反应2小时,最后加入200份熔融状态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继续反应4小时,得到多维度接枝反应基液;
(4)按摩尔分数,向步骤(3)所述的多维度接枝反应基液中,加入摩尔分数100份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反应完全,蒸馏,冷却,得到硅杂化甲基丙烯酸酯。
进一步地,所述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白炭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摩尔浓度为0.1-1mol/L的硅酸钠溶液中添加浓硫酸至pH为7,在80-90℃范围内反应1-1.5h得到白炭黑浆料;
(2)将白炭黑浆料进行膜过滤,洗涤1-3次,得到白炭黑湿料;
(3)将所述白炭黑湿料和硅烷偶联剂KH570在研磨机中混合均匀,质量比为10:1,放入反应釜中加热,加热温度100-120℃,加热时间1-2h,然后真空烘干并自然冷却,再次研磨,得到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白炭黑。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低聚物包括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瑞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瑞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0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