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编解码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8196.6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5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王萌;杜春晖;范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 | 分类号: | G10L19/00;G10L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王洪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解码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音频编解码方法和装置。本申请音频编解码方法,包括:获得待编码的当前音频帧的设定码率和上一帧音频帧的最终编码方式,最终编码方式包括第一码率编码方式、第二码率编码方式、第一码率编码向第二码率编码切换编码方式或者第二码率编码向第一码率编码切换编码方式;根据设定码率和上一帧音频帧的最终编码方式确定当前音频帧的最终编码方式;根据当前音频帧的最终编码方式对当前音频帧进行编码。音频发送设备将码流信息发送给音频接收设备。解析码流信息以获得解码方式和编码码流;音频接收设备根据解码方式对编码码流进行解码以获得目标音频帧。本申请使得在符合蓝牙信道对数据传输大小限制的前提下,最大化保证音频的音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编解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音频编解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智能音箱和智能手表等无线蓝牙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普及和使用,人们在各种场景下对高质量音乐播放体验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在地铁、机场、火车站等蓝牙信号易受干扰的环境中。由于蓝牙信道对数据传输大小的限制,音乐数据流必须经过蓝牙设备发送端的音频编码器进行数据压缩后才能传输到蓝牙设备接收端进行解码,这样同时也促使了各种蓝牙音频编解码器的蓬勃发展。
蓝牙音频编解码器主要应用于蓝牙互联的设备(耳机、音箱、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之间,以在不同场景需求下提供一个高质量的音乐传输和播放。目前音频编解码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高码率编解码技术,可以适用于对蓝牙信道传输质量有较高需求的场景,另一种是低码率编解码技术,可以适用于对音质有较高需求的场景。
因此,如何在高码率编解码和低码率编解码之间实现平滑过渡,是满足用户在任意场景下对高品质音乐的需求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音频编解码方法和装置,以实现低码率编解码处理和高码率编解码处理的无缝融合,使得在符合蓝牙信道对数据传输大小限制的前提下,最大化保证音频的音质,提高蓝牙信道的抗干扰能力,带给用户更优化的音频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音频编解码方法,包括:音频发送设备获得待编码的当前音频帧的设定码率和上一帧音频帧的最终编码方式,最终编码方式包括第一码率编码方式、第二码率编码方式、第一码率编码向第二码率编码切换编码方式或者第二码率编码向第一码率编码切换编码方式,其中,第一码率低于第二码率;根据设定码率和上一帧音频帧的最终编码方式确定当前音频帧的最终编码方式;根据当前音频帧的最终编码方式对当前音频帧进行编码。音频发送设备将码流信息发送给音频接收设备。音频接收设备获得码流信息;解析码流信息以获得解码方式和编码码流,编码码流包括第一码率编码码流和/或第二码率编码码流,解码方式包括第一码率解码方式、第二码率解码方式、第一码率解码向第二码率解码切换解码方式或者第二码率解码向第一码率解码切换解码方式,当解码方式为第一码率解码方式时,编码码流包括第一码率编码码流,当解码方式为第二码率解码方式时,编码码流包括第二码率编码码流,当解码方式为第一码率解码向第二码率解码切换解码方式或者第二码率解码向第一码率解码切换解码方式时,编码码流包括第一码率编码码流和第二码率编码码流;根据解码方式对编码码流进行解码以获得目标音频帧。
音频帧可以是音频发送设备发送给音频接收设备的音频中的任意一帧。本申请中每次编码的对象可以是音频中的一帧音频帧,即本申请提供的音频编码方法是针对一帧音频帧的,下文确定编码方式的方法适用于音频中的每一帧音频帧。因此为了区分,将音频发送设备正在进行编码的音频帧称为音频帧或者当前音频帧,将音频发送设备仅先于音频帧编码的音频帧称为上一帧音频帧。可选的,音频帧可以以音频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modulation,PCM)数据的形式表示。
设定码率可以是用户根据当前的信道状态预先设定的目标编码码率。该设定码率例如可以是192kbps、256kbps、400kbps或者600kb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8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