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3485.7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3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蒙金妮;龚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A61L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铂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1 | 代理人: | 张天翔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甲醛 汽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二醇20‑40份、碱木质素22‑30份、海泡石粉15‑19份、高岭土12‑16份、椰维炭11‑15份、柠檬酸7‑11份、植物油7‑11份、重质碳酸钙6‑10份、防腐剂3‑7份、余量为去离子水;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碱木质素、海泡石粉、高岭土、椰维炭、重质碳酸钙依次加入到超声搅拌器中,在超声搅拌的作用下搅拌30‑50min,得到混合物A;S2:将混合物A和乙二醇加入到搅拌机中,加热至50‑70℃。本发明设计合理,制备简单,且制备成本低,且能够更好地去除汽车内的甲醛和甲醛复合物,抑菌和清新空气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新购置的汽车内会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主要含有对人类身体有毒的物质,内刺鼻味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5个方面,分别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含乙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等),这些物质长期吸入对我们人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甲醛对人体的危害:1、对皮肤的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2、对人体有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3、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4、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汽车除味剂是专门用于清除老车在各种生活中,车里产生的各种臭味,异味,及游离在空气中的甲醛及TVOC。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二醇20-40份、碱木质素22-30份、海泡石粉15-19份、高岭土12-16份、椰维炭11-15份、柠檬酸7-11份、植物油7-11份、重质碳酸钙6-10份、防腐剂3-7份、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二醇20-40份、碱木质素22-30份、海泡石粉15-19份、高岭土12-16份、椰维炭11-15份、柠檬酸7-11份、植物油7-11份、重质碳酸钙6-10份、防腐剂3-7份、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二醇25-35份、碱木质素24-28份、海泡石粉16-18份、高岭土13-15份、椰维炭12-14份、柠檬酸8-10份、植物油8-10份、重质碳酸钙7-9份、防腐剂4-6份、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二醇30份、碱木质素26份、海泡石粉17份、高岭土14份、椰维炭13份、柠檬酸9份、植物油9份、重质碳酸钙8份、防腐剂5份、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柠檬酸和植物油的质量比为1:1。
优选的,所述防腐剂由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脱氢乙酸钠组成。
优选的,所述碱木质素的ph值为7-9。
一种用于去除甲醛的汽车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碱木质素、海泡石粉、高岭土、椰维炭、重质碳酸钙依次加入到超声搅拌器中,在超声搅拌的作用下搅拌30-50min,得到混合物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3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