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系统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8402.5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河生;赖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启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00 | 分类号: | H02S20/00;H02S20/10;H02S30/10;F24S25/634;F24S25/632;F24S25/37;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罗焕清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软件***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总成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伏系统总成,涉及清洁能源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架,支架包括若干支撑梁和安装梁,各安装梁倾斜设置,各安装梁并排设置且安装在各根支撑梁的上方,各安装梁的左右两侧上均设置有导水板;光伏板,光伏板阵列设置有若干件,各光伏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根安装梁连接;以及电力装置,电力装置设置于支架的下方;其中,各导水板的下侧与安装梁的侧面连接,各导水板的上侧均朝向远离安装梁的方向弯曲设置。本申请具有改善雨水会流到光伏板底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能源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组件和其他辅助设备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系统。一般分为独立系统、并网系统和混合系统。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后续能源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也是我国实行资源节约型社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改善生存环境等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关技术中,光伏系统主要包括光伏板、支架和电力装置三个部分,光伏板用于做光电转化,支架起主要的支撑承载光伏板作用,电力装置用于与光伏板配合以储存、输送电能;其中,光伏板包括板框和光伏板本体,板框的侧边会与支架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申请人认为,传统太阳能系统在安装上,光伏板一般都是常规进行制造,因此每一片光伏板都是有固定的大小,故安装时都是采用并排方式,然而,相邻设置的两件板框之间会产生缝隙,使得雨水会经由该缝隙流至光伏板的背面,最终滴落到光伏板下方的地基和电力装置上,导致处于光伏板下方的电力装置容易受到雨水侵蚀,严重影响到太阳能系统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雨水会流到光伏板底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系统总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总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系统总成,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若干支撑梁和安装梁,各所述安装梁倾斜设置,各所述安装梁并排设置且安装在各根支撑梁的上方,各所述安装梁的左右两侧上均设置有导水板;
光伏板,所述光伏板阵列设置有若干件,各所述光伏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根安装梁连接;
以及电力装置,所述电力装置设置于支架的下方;
其中,各所述导水板的下侧与安装梁的侧面连接,各所述导水板的上侧均朝向远离安装梁的方向弯曲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由支撑梁和安装梁组合形成的支架能够起到支撑承载作用,利用光伏板和电力装置之间的配合能够起到转化、储存和转移电能的效果,利用导水板能够起到收集从相邻设置且沿支撑梁长度方向排布的两片光伏板之间间隙渗落的雨水,将导水板弯曲设置能够大幅度的增加导水板的容积,使得排水效果更佳,其中,当雨水从沿相邻设置且沿安装梁倾斜方向排布的两片光伏板之间渗落时,雨水会沿着光伏板的下侧边缘流到光伏板两侧的端角部,最后在流到导水板内并排出。
可选的,所述安装梁包括:
型材,所述型材设置有若干根,各所述型材沿安装梁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
以及外连接件,所述外连接件设置有若干件,各所述外连接件与各根型材间隔设置,各所述外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根型材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件外连接件和型材配合以拼接形成安装梁,使得安装梁可以通过拆分成多件外连接件和型材以达到便于生产、运输和储存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外连接件包括:
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用于拖住型材的底部;
侧支撑部,所述侧支撑部设置有两道,两所述侧支撑部分别设置于下支撑部的左右两侧上且分别与位置相应的导水板的外侧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启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启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84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