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域名解析方法、域名解析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8394.4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0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葛宁;刘永嘉;姜宇;吕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1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宇杨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域名解析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域名解析方法、域名解析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根据域名解析请求向预设的DNS代理服务器进行本地缓存查询,若本地缓存有网址映射关系,则据其进行域名解析;若本地未缓存网址映射关系,则启动静态冗余查询机制,包括:从DNS解析服务器组中选取一个DNS解析服务器,根据域名解析请求,同时向DNS解析服务器和预设的LDAP服务器进行查询,比对二者的查询结果,若一致,则进行域名解析;若不一致,则启动动态冗余查询机制,包括:从DNS解析服务器组其余的DNS解析服务器中选取多个DNS解析服务器,根据域名解析请求,同时向多个DNS解析服务器进行查询,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域名解析或风险报警。从而提高域名解析速度并提升域名解析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域名解析服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域名解析方法、域名 解析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用户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 数值串,通常采用域名代替IP地址来标识站点地址,当客户端需要访问网络 时,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经过域名解析之后,客户端便实现了对该IP地址 所对应的服务器的访问。
传统的域名解析方式是:使用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解析系 统)进行从域名到IP地址的正向解析以及从IP地址到域名的反向解析。所 述正向解析流程如图1所示:
①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www.example.com,操作系统会先后检查自己本 机的hosts文件以及本机DNS解析器缓存是否有这个域名相应的网址映射关 系,如果有,则调用此IP地址映射,完成域名解析。
②如果hosts文件与本机DNS解析器缓存中都没有相应的网址映射关系, 则首先会找TCP/IP参数中设置的本地DNS递归服务器,此本地DNS递归服 务器收到查询请求时,如果要查询的域名,包含在其本地配置区域资源或其 缓存中,则返回解析结果给客户机,完成域名解析。
③-④如果本地DNS递归服务器本地配置区域资源与缓存对域名的解析 都无效,则本地DNS递归服务器就把查询请求发至全世界的13台根DNS服 务器,各根DNS服务器根据请求的顶级域名(.com)返回对应的顶级域名服务 器IP地址;⑤-⑥本地DNS递归服务器收到顶级域名服务器IP地址后,会 请求该顶级域名服务器,该顶级域名服务器返回对应的二级域名服务器的地 址(example.com)给本地DNS递归服务器;⑦-⑧当本地DNS递归服务器收到 二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会请求该二级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查询,找到www.example.com主机,则返回解析结果给客户机,完成域名解析。
而传统的域名解析过程中,通常也会存在安全问题。目前针对DNS服 务器的DNS缓存投毒等恶意攻击频频发生,可是DNS安全拓展协议 (DNSSEC)很难应用于大规模部署的情况。因此,有人提出了用拟态DNS 技术(Mimic-DNS,M-DNS)来保证DNS服务器的安全。拟态DNS技术的 设计架构及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其架构是由选调器和包含多个异构DNS 服务器的服务器池组成的,其工作原理为:首先选调器动态从DNS递归服务 器池随机选取若干服务器并行处理查询请求,然后对各服务器的处理结果采 用投票机制决定最终的有效响应。拟态DNS服务器的服务流程具体为:
(1)用户发出DNS查询请求;
(2)选调器从递归服务器池中随机选取n个缓存服务器发出查询。
若所有缓存服务器的应答均一致,则通过(3)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 结束;
若不是所有应答均一致,则进一步通过(4)向权威服务器池发出查询;
(5)将递归服务器池的所有结果与权威服务器的所有结果进行统计。
(6)若得票数最高的结果的票数超过半数,则将该结果反馈给用户;否 则,重新进行查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83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