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波长保偏光纤干涉仪的应变温度同时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6845.0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5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田帅飞;喻张俊;祝海波;张毅博;苑勇贵;温坤华;王云才;秦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1/32 | 分类号: | G01K11/32;G01B11/16;G01B9/0201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金福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波长 偏光 干涉仪 应变 温度 同时 测量 装置 | ||
1.一种基于双波长保偏光纤干涉仪的应变温度同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波长激光光源(100)、全保偏光纤干涉仪(110)、偏振分束差分探测装置(120)、采集控制与解调记录装置(130),其中:
1)双波长激光光源(100)与全保偏光纤干涉仪(110)连接;全保偏光纤干涉仪(110)通过偏振分束差分探测装置(120)与采集控制与解调记录装置(130)相连接;
2)双波长激光光源(100)包括第一波长激光光源(101)、第二波长激光光源(102)和偏振合束器(103),第一波长激光光源(101)与第二波长激光光源(102)的输出光纤分别连接偏振合束器(103)两输入光纤,偏振合束器(103)的尾纤与全保偏光纤干涉仪(110)的一输入光纤连接;第一波长激光光源(101)、第二波长激光光源(102)的波长不同,使用波长不同的第一波长激光光源(101)、第二波长激光光源(102)并将其输出光纤分别与偏振合束器(103)的两输入光纤连接,使得两种不同波长传输光通过偏振合束器(103)分别注入到全保偏光纤干涉仪(110)的快轴和慢轴中,由此实现两种不同波长传输光分别在全保偏光纤干涉仪(110)的快轴干涉系统和慢轴干涉系统发生干涉;
3)全保偏光纤干涉仪(110)包括保偏耦合器(111)、测量臂光纤(112)、参考臂光纤(113)、温度不敏感实芯柱(114)和环境屏蔽壳(115),保偏耦合器(111)的两输出光纤分别与测量臂光纤(112)、参考臂光纤(113)连接;保偏光纤耦合器(111)为2×2保偏光纤耦合器,最优分光比为50:50且快慢轴同时工作,波长工作范围能够覆盖双波长激光光源(100)的发射光谱,尾纤均为保偏光纤;参考臂光纤(113)缠绕在温度不敏感实芯柱(114)上,并置于环境屏蔽壳(115)体内;
4)偏振分束差分探测装置(120)包括第一差分探测器(123、125)、第一偏振分束器(121)、第二偏振分束器(122)和第二差分探测器(124、126),第一差分探测器(123、125)与第一偏振分束器(121)快轴信号输出端和第二偏振分束器(122)快轴信号输出端均连接,第二差分探测器(124、126)与第一偏振分束器(121)慢轴信号输出端和第二偏振分束器(122)慢轴信号输出端均连接;第一偏振分束器(121)和第二偏振分束器(122)分别与全保偏光纤干涉仪(110)的两输出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波长保偏光纤干涉仪的应变温度同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偏振分束器(121)、第二偏振分束器(122)和偏振合束器(103)的波长工作范围能够覆盖双波长激光光源(100)的发射光谱,偏振合束器(103)的输出光纤、第一偏振分束器(121)输入光纤和第二偏振分束器(122)的输入光纤均为保偏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波长保偏光纤干涉仪的应变温度同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测量臂光纤(112)和参考臂光纤(113)的波长工作范围能够覆盖双波长激光光源(100)的发射光谱,测量臂光纤(112)、参考臂光纤(113)均为保偏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波长保偏光纤干涉仪的应变温度同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差分探测器(123、125)和第二差分探测器(124、126)的波长工作范围能够覆盖双波长激光光源(100)的发射光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波长保偏光纤干涉仪的应变温度同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不敏感实芯柱(114)由具有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所述的环境屏蔽壳(115)由多层隔音隔热材料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68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