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制底板拼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44305.9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7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宇;张小平;卢少华;魏金发;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中朵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C5/16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魏国先;王丽霞 |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叠合 预制 底板 构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制底板拼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双向叠合板预制底板拼缝构造包括预制底板、现浇层、弯起钢筋组件、配筋和多个分布筋,所述预制底板之间形成拼缝,所述配筋设于所述现浇层内,多个所述分布筋在所述预制底板和现浇层内均布,所述弯起钢筋组件自所述预制底板的拼缝处向现浇层方向凸伸,且所述弯起钢筋组件与所述分布筋互为垂直连接;所述配筋与所述分布筋互为垂直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向叠合板预制底板拼缝构造无需模具开洞,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模具摊销,降低叠合板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制底板拼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中,普遍采用叠合楼板。现行做法的缺点有如下几点:(1)叠合楼板预制底板生产时,模具需要开孔,导致模具刚度强度降低,易变性,周转次数降低,且无法通用,模具规格增多,造成了模具成本摊销增加,叠合板费用升高;(2)叠合楼板后浇带的宽度≤300mm,使叠合楼板配筋智能采用φ8mm的钢筋,否则无法满足锚固要求,导致较大配筋的楼板无法按叠合板设计;(3)整体式后浇带需要单独设置支撑,导致现场叠合板支撑无法连接,造成现场支模复杂,支撑稳定性降低;(4)后浇带较宽,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容易涨模、漏浆,无法实现叠合板板底免抹灰,后处理复杂,不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5)按现行规范、图集如采用不出筋的密拼做法,叠合板现浇层需至少80mm,总厚度需做140mm厚,楼板厚度增加,导致增加楼板构造配筋、加大主体自重,梁、柱配筋、基础成本都会相应增加,造成成本、材料的浪费;(6)现行规范、图集中无窄拼缝做法,无法消除预制底板在生成、安装中的累积误差,需要施工精度高,安装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制底板拼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无需模具开动,降低模具摊销,还降低了漏浆风险,提升安装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制底板拼缝构造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预制底板及设于两个所述预制底板上端的现浇层,两个所述预制底板之间形成拼缝,所述双向叠合板预制底板拼缝构造还包括弯起钢筋组件、配筋和多个分布筋,所述配筋设于所述现浇层内,多个所述分布筋在所述预制底板和现浇层内均布,所述弯起钢筋组件自所述预制底板的拼缝处向现浇层方向凸伸,且所述弯起钢筋组件与所述分布筋互为垂直连接;所述配筋与所述分布筋互为垂直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两个预制底板之间形成拼缝的做法,不仅降低了漏浆风险,还在该拼缝处消除了预制底板在生产、安装时的累计误差,提升安装效率;通过设置伸出的弯起钢筋组件将预制底板与现浇层中处各钢筋锚固,无需模具开洞,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模具摊销,降低叠合板成本。
垂直连接是指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相互垂直并连接。
优选的,所述弯起钢筋组件包括在所述预制底板中设有的底筋、在所述预制底板上方设置的顶筋及连接于所述底筋和顶筋之间的连接筋,所述顶筋与现浇层中的分布筋连接,所述底筋与预制底板中的分布筋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筋在一侧的预制底板上的两个分布筋之间的间距为La,该侧的预制底板在拼缝处的边沿至该预制底板与顶筋的边沿平齐线之间的间距为L1,L1≥1.2La;所述顶筋在另一侧的预制底板上的两个分布筋之间的间距为Lb,该另一侧的预制底板在拼缝处的边沿至该预制底板与顶筋的边沿平齐线之间的间距为L2,L2≥1.2Lb,且L1=L2,La=Lb。
上述各设计参数并结合弯起钢筋组件沿拼缝为对称的结构,使叠合板的满足刚性防水要求及承载力要求。
优选的,一侧的所述预制底板上的所述顶筋上设置至少两个间距小于或等于250mm的分布筋,所述分布筋的直径为φ6mm。
拼缝与弯起钢筋组件的设计结构,消除了现用技术只能用φ8mm的钢筋的限值,任何楼板均可按此连接方式进行拆分,不受配筋大小、钢筋直径的限值。且顶筋上的分布筋的间距能够增加预制底板与现浇层的结合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中朵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中朵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43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