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点抓地海上浮体钢筋混凝土锚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2506.7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3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沈金钟;卢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奇(福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26 | 分类号: | B63B21/26;B63B2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海上 钢筋混凝土 | ||
一种多点抓地海上浮体钢筋混凝土锚,该锚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C形锚头、锚叉、锚链连接杆依次连接而成,C形锚头的两面和锚叉中上部的两面都设有大抓地齿、小抓地齿,锚叉连接脚的下部设有锚叉尖;所述的C形锚头中间部位有锚叉连接口,其C形线条两端都设有勾拐,所述的锚叉由锚叉连接头、两个锚叉连接脚和它们之间的连接部分构成,锚叉连接头中部设有连接销孔,与前述C形锚头的两个勾拐上的连接销孔,用一个连接销进行铰接;所述的两个锚叉连接脚的中部也都设有连接销孔,锚链连接杆连接头上设有一个连接销孔,它们也用一个连接销进行铰接。其优点是抓地更牢固、起锚更容易,造价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点抓地海上浮体钢筋混凝土锚。
背景技术
锚的工作原理就是扔到海里后,扎到海底的泥里,由于锚的特殊形状,与海底形成摩擦力然后钩住船。
现代锚用铸钢或锻钢制造,主要有四种:
1、有杆锚:锚爪和锚干通常为一整体,并有一垂直于锚爪平面的横杆,有杆锚多为双爪,有的是单爪,使用时一爪啮入土中较深,抓力大,但因有横杆,收纳不便,多用于小型船舶,有杆锚主要类型有海军锚、单爪锚、佛山锚、日式锚等;
2、无杆锚:锚爪和锚杆可相对转动一定角度,无横杆,使用时两个锚爪同时啮入土中,起锚和收藏方便,使用最为广泛,无杆锚中具有代表性的为霍尔锚及其改良型斯贝克锚;
3、大抓力锚:锚爪宽大,可转动一定角度,锚头或锚爪中部有突出的杆体,起稳定作用,因锚爪啮土面积大,抓力大,适用于砂质或土质松软的水底,大抓力锚主要类型有丹福斯锚、马氏大爪力锚、快艇锚等;
4、特种锚:形状与一般锚不同,如菌形锚,锚头呈菌状或伞状,啮入土中较深,抓力大,不易移动,多用作长期锚泊、定位用,如作灯船、浮筒、趸船等的固定锚。
在水底部分的锚链处于平躺状态,当船舶受到如顶浪扰动的时候锚链就会被拉动,处于水底的锚在锚链连接处会受到一个水平力的作用,同时船锚自身的重力作用于锚爪与水底的接触点,两力合成使得锚向斜下方运动,这就是锚入土的过程。
目前的锚的锚尖较长,深入海底较深,有时起锚时难以拔出,有时只能考虑到割断锚链使船离开。
我们目前设计的海上浮体,它是一种处于海面上的海浪发电平台,它需要处于长期静止的工作状态,也需要根据海浪的变化移动到另一个海浪动能更好的海域,这就要用到一种更贴海底面、抓地效果更好、更容易起锚的锚。我们注重锚的长期可持续使用性,还注重这种锚的造价更低,锚身不全部采用钢铁来制造,用钢筋混凝土来制成。因此,我们需要更适合的一种锚作为海上浮体的一个锚定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点抓地海上浮体钢筋混凝土锚,该锚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C形锚头、锚叉、锚链连接杆依次连接而成,C形锚头的两面和锚叉中上部的两面都设有大抓地齿、小抓地齿,锚叉连接脚的下部设有锚叉尖;所述的C形锚头中间部位有锚叉连接口,其C形线条两端都设有勾拐,所述的锚叉包括锚叉连接头、两个锚叉连接脚,锚叉连接头顶部两边都设有铰接角度限位凸头;锚叉连接头中部设有连接销孔,与前述C形锚头的两个勾拐上都设有的连接销孔,用一个连接销进行铰接;所述的两个锚叉连接脚的中部也都设有连接销孔,与锚链连接杆的锚链连接杆连接头上设有的连接销孔,用一个连接销进行铰接;锚链连接杆的锚链连接耳连接一个锚链。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锚叉连接头与锚叉连接口之间留有缝隙,使C形锚头与锚叉之间可通过连接销获得一定角度的活动范围;锚叉连接脚上锚链连接杆连接口的下部设有的勾拐,与所述的铰接角度限位凸头形成相勾状态。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锚链连接杆连接口与锚链连接杆连接头之间连接口之间留有缝隙,使锚叉与锚链连接杆之间可通过连接销获得一定角度的活动范围,锚链连接杆连接口处也设有勾拐勾住锚链连接杆连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奇(福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奇(福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2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