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加热夹层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30922.3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8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曹晖;曾东;福原康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B60J1/00;B32B33/00;B32B27/06;B32B17/10;B32B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夹层玻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加热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内玻璃板;油墨层;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至少部分的覆盖于油墨层;至少为一对的母线,设置在透明导电膜上,用以为透明导电膜提供电能;树脂层,设置在外玻璃板的内表面和内玻璃板的外表面之间;导电阵列,设置在一对母线之间且和油墨层上的透明导电膜的上表面相接触;其中:导电阵列包括呈M行以及N列排列的多个导电元件,其中,M和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导电元件的方阻小于透明导电膜的方阻。本发明具有加热总功率不降低,工艺实施简单,油墨层上的透明导电膜能够在保证不过热和不过冷的情况下给油墨区域提供有效的均匀供热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玻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加热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镀膜加热玻璃的透明导电膜通常位于夹层玻璃内部,为了避免透明导电膜和油墨印刷面接触、降低工艺复杂度、提高油墨区膜面导电稳定性,通常会将透明导电膜沉积在内部的非印刷面。对于三层结构的夹层玻璃,油墨印刷面一般印刷在外玻璃板的内表面或者内玻璃板的内表面,因此透明导电膜会选择在内玻璃板的外表面实施,为了达到避免透明导电膜和印刷面接触、降低工艺复杂度、提高油墨区膜面导电稳定性的目的,同时也为在内玻璃板的外表面及其内表面上实现其他功能透明导电膜提供空间条件,将透明导电膜的沉积转移至外玻璃板的内表面上成为基于透明导电膜加热的可加热夹层玻璃设计制作的重要趋势。
透明导电膜沉积在夹层玻璃的外玻璃板的内表面上时,母线、接头等导电原件会破坏夹层玻璃的外观,从而导致产品外观不良。在上述外玻璃板的内表面的可视区域的外周印刷不透明的油墨进行遮蔽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向,但这也带来另一个新的问题,油墨的材料和印刷工艺特征决定了其表面粗糙度高,表面起伏达到1至10微米范围,而透明导电膜实际厚度在纳米级别,油墨表面起伏是透明导电膜厚度的100倍左右,这个现象会导致以下问题:
1.因油墨的表面起伏将导致油墨表面凹凸不平,进而导致在单位截面所对应的油墨位置的透明导电膜表面积增大,因同一位置上的透明导电膜沉积量相同,进而导致透明导电膜的厚度减少,使透明导电膜方阻增大,这将导致在实际加热过程中,方阻的增大将导致整体加热输出功率的下降,以及导致油墨区域过热。
2.油墨区域和外玻璃板的内表面的可视区域的交界处形成有一大跨度的台阶,当透明导电膜覆盖在该台阶上时,因透明导电膜较薄,容易发生断裂,进而在断裂处失去导电功能及其在裂口周围形成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加热夹层玻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镀膜加热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加热功率下降以及油墨层区域发热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加热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内玻璃板;油墨层,所述油墨层设置于所述外玻璃板的内表面或所述内玻璃板的外表面上;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设置于所述外玻璃板的内表面或所述内玻璃板的外表面上且至少部分的覆盖于所述油墨层;至少为一对的母线,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用以为所述透明导电膜提供电能;树脂层,设置在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导电阵列,设置在一对所述母线之间且和所述油墨层上的透明导电膜相接触;其中:所述导电阵列包括呈M行以及N列排列的多个导电元件,其中,M和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较佳地,所述透明导电膜上具有同时和一对所述母线相垂直的第一方向P,所述导电阵列的列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P的夹角为0~30°。
较佳地,所述导电元件为块状和环形的其中之一或组合。
较佳地,从所述导电阵列的行方向看,任意一个所述导电元件和其相邻的另一所述导电元件形成交叠,且形成的交叠区域的长度小于该导电元件的长度,以使电流能够在相邻的导电元件之间沿行方向流动。
较佳地,从所述导电阵列的行方向看,任意一个所述导电元件和其相邻列的另一所述导电元件完全交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0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