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感器管、湿度传感器组件、管组件和湿度传感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9106.0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2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金连植;权泰纯;鱼东镇;崔海燮;金雨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原子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龙涛峰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湿度 组件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一种湿度传感器的传感器管、湿度传感器组件、管组件和湿度传感器系统,根据本公开的传感器管包括:主体,其包括主体延伸部和开口,该主体延伸部具有与测量空气连接管道相连接的相反端,测量空气连接管道与湿度传感器相连接,以使用测量空气将水分输送至湿度传感器,或者允许从湿度传感器释放的测量空气流过测量空气连接管道,并且开口形成在主体延伸部中,以使主体延伸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彼此连通,使得水分从外部通过开口引入至主体延伸部的内部空间中;以及开闭部,其通过由主体延伸部的内部空间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操作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开口。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感测由泄漏蒸汽导致的水分的湿度传感器的传感器管、湿度传感器组件、管组件和湿度传感器系统。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调节标准要求针对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检测反应堆冷却剂泄漏,并且提供用于识别实际可接受范围内的泄漏源的泄漏检测系统。因此,使用满足某些标准的各种措施来检测和识别反应堆冷却剂泄漏。
因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在高温和高压下操作,所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被隔绝物围绕。因此,很难检测泄漏并且识别泄漏源。称作“FLUS”的湿度传感器用作应用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泄漏检测设备。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FLUS系统中,从T形传感器管100的一侧突出的侧分支101填充有多孔材料102。外部水分通过使用扩散通过多孔材料102引入至传感器管100中,在与传感器管100相连接的测量空气连接管道104中循环的空气将水分移动至湿度传感器,并且湿度传感器感测湿度变化。连接至传感器管100和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空气连接管道104可以通过使用紧固构件103(诸如螺母)紧固至传感器管。然而,由于水分通过使用扩散通过填充有多孔材料102的侧分支101引入至传感器管100中,所以水分能够渗入的区域的表面积非常小。因此,水分渗入内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响应时间至少为15分钟至1小时左右)。
发明内容
本公开在保持现有技术所实现的优点不变的情况下,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管、湿度传感器组件、管组件以及湿度传感器系统,用于促进水分引入至检测水分的湿度传感器组件中。
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局限于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本文中未提及的任何其它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传感器管,包括:主体,其包括主体延伸部和开口,该主体延伸部具有连接至测量空气连接管道的相反端,该测量空气连接管道与湿度传感器相连接,以使用测量空气将水分输送至湿度传感器,或者允许从湿度传感器释放的测量空气流动通过该测量空气连接管道,并且开口形成在主体延伸部中,以使主体延伸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彼此连通,使得水分从外部通过开口引入至主体延伸部的内部空间中;以及开闭部,其通过主体延伸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之间的压力差操作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开口。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管组件,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主体延伸部、开口、活塞开口和主体连接部,主体延伸部具有连接至测量空气连接管道的相反端,测量空气连接管道与湿度传感器相连接以使用测量空气将水分输送至湿度传感器,开口形成在主体延伸部中,使得水分从外部通过该开口引入至主体延伸部的内部空间,活塞开口形成在主体延伸部中,主体连接部从主体延伸部向外突出并且围绕活塞开口;开闭部,其包括阀体和活塞,该阀体向上或向下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开口,该活塞能滑动地联接至主体连接部以升高或降低阀体并且将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彼此分开,该活塞通过内侧空间中的压力与外侧空间中的压力的差来操作;以及接头,其与主体连接部相联接,以向外侧空间供应压力控制空气以在外侧空间中形成压力,并且该接头具有与外侧空间相连通的内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原子力研究院,未经韩国原子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91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