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柑橘黄龙病防治用生物法医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3611.6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元景之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7/00;A01G7/06;C05F17/20;C05G3/00;C05G3/60;C05G5/20;A01N65/38;A01N65/36;A01N43/16;A01N63/20;A01N63/32;A01N63/50;A01N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柑橘 黄龙 防治 生物 法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柑橘黄龙病防治用生物法医治方法,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包括如下部分步骤:步骤S1:对柑橘类果园里的每棵果树施放特制生物有机肥;步骤S2:每7天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已施放特制生物有机肥的果树进行灌根;步骤S3:每7天使用生物有机液态肥配合生物无毒防虫剂对全果园进行喷洒,且喷洒效果涵盖地面、树身。本发明中,特制生物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益菌种,而这些有益菌种能够灭杀因黄龙病所引发的有害菌种,利用自然界生物间存在天敌的特性来解决问题,即“以菌治菌”的原理来治理,能够在不伤害植株的基础上,实现可操作性强,且能够适用于大片规模的柑橘类果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还可避免木虱形成抗体等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柑橘黄龙病防治用生物法医治方法。
背景技术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是由亚洲韧皮杆菌所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柑橘上一种的毁性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柑橘树枯死,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类作物的“癌症”,防治它是国内外的重要课题。
黄龙病是一种植物感染上病毒性细菌的病症,由细菌侵染韧皮内部而起,主要以木虱为传染媒介,经过整株系统性的感染,致使植株的花、果、叶、枝干、根等都会含有此病菌,目前,黄龙病的主要医治方法是通过物理、化学的方式灭杀传染媒介木虱,其中,物理方式是以搭棚、水洗树和挂粘贴板为主,适用于大片成规模的柑橘类果园,经济效益,但可操作性不高,而化学方式主要为药物毒杀,可操作性强,但有也存有一些不足之处,操作频繁,需要经常使用,且必须在木虱爆发前就喷洒,覆盖面有限,即使能够完全使药物覆盖全果园,也难免躲避在周边的木虱在药效减弱后飞回侵咬,而长期大量使用药物会使土壤酸化,严重影响植株健康生长,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木虱容易形成抗体,所以还要轮换使用,对于已感染黄龙病植株治理,主要是通过给树体注射药剂为主,药剂浓度过高,会伤害树体,浓度过低又没有效果,对于注射的剂量、位置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果农难以操作,因此,现阶段市场上亟需一种柑橘黄龙病防治用生物法医治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黄龙病的主要医治方法是通过物理、化学的方式灭杀传染媒介木虱,其中,物理方式是以搭棚、水洗树和挂粘贴板为主,适用于大片成规模的柑橘类果园,经济效益,但可操作性不高,而化学方式主要为药物毒杀,可操作性强,但有也存有一些不足之处,操作频繁,需要经常使用,且必须在木虱爆发前就喷洒,覆盖面有限,即使能够完全使药物覆盖全果园,也难免躲避在周边的木虱在药效减弱后飞回侵咬,而长期大量使用药物会使土壤酸化,严重影响植株健康生长,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木虱容易形成抗体,所以还要轮换使用,对于已感染黄龙病植株治理,主要是通过给树体注射药剂为主,药剂浓度过高,会伤害树体,浓度过低又没有效果,对于注射的剂量、位置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果农难以操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柑橘黄龙病防治用生物法医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柑橘黄龙病防治用生物法医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柑橘类果园里的每棵果树施放特制生物有机肥;
步骤S2:每7天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已施放特制生物有机肥的果树进行灌根;
步骤S3:每7天使用生物有机液态肥配合生物无毒防虫剂对全果园进行喷洒,且喷洒效果涵盖地面、树身、树叶;
步骤S4:依据病害程度45-90天医治完毕。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特制生物有机肥以复合微生物制剂配合葡萄糖及适用于柑橘类果树的有机质混合发酵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特制生物有机肥发酵所需有机质按重量份:花生粕10-20份、米糠10-20份、骨粉2-5份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元景之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元景之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36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工件表面缺陷图像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龟幼体的生态复合饲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