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2541.2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8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星;王娟;郭志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50/10 | 分类号: | H02S5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314416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用于对包含二极管的光伏线盒进行热逃逸测试。该测试方法包括:将加热设备内的环境温度加热至预设温度;其中,加热设备内放置有光伏线盒,二极管上贴附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源设备连接所述光伏线盒的输入端,第二电源设备连接所述光伏线盒的输出端;导通第二电源设备与所述光伏线盒的电连接;待第一时长,且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稳定后,断开第二电源设备与光伏线盒的电连接,并导通第一电源设备与光伏线盒的电连接;检测所述二极管是否被击穿。本发明中光伏线盒和电源设备的连接方式考虑到智能光伏线盒中可能存在的其它电路元件,使得检测条件更贴近二极管真实的工作状态,从而得到精确的测试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方法,用于对包含二极管的光伏线盒进行热逃逸测试。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中通常采用光伏线盒中的一个或多个二极管和一个电池串并联,当对应电池串发生局部或全部遮挡时,二极管两侧的电压偏置,此时二极管正向导通,可以对被遮挡的电池串进行屏蔽作用,同时二极管也承担过流作用。当遮挡去除或者消失时,二极管会从正向导通瞬间转换为反向偏置,此时因为二级管的自身特性,该二极管中仍然存在反向偏置漏电流,则该二极管的温度依旧在持续升高,当温度超过该二极管所能承受的最大温度时,该二极管失效。这种因温度升高导致二极管失效的现象称为“热逃逸”(ThermalRunaway)。二极管的抗热逃逸的能力会影响光伏组件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用不会发生热逃逸的二极管作为光伏组件的旁路二极管,因此现有的测试方法,如国际标准IEC62979,为了检测二极管的抗击热逃逸的能力,对光伏线盒中二极管的抗热逃逸能力制定了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即模拟二极管在一定温度下正向导通和反向偏置前后的整个过程表现,当反向漏电流和二极管的温度持续上升或二极管的反向特性与实验前差别明显,则该旁路二极管视为被击穿;如果反向漏电流和二极管的温度减少并且二极管的反向特性和实验前无明显区别,则该旁路二极管视为通过测试。然而现有的测试方法中,测试对象主要集中在纯二极管模块。对于非纯二极管光伏线盒,其中除了二极管还包括其他电路装置,比如在二极管与光伏电池串之间并联的MPPT(最大功率点)追踪,通信,快速关断、监控优化芯片或电路模块,现有的检测二极管抗热逃逸的方式并不能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能够测试光伏线盒在真实工作情况下的抗热逃逸性能,使得测试结果更准确。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用于对包含二极管的光伏线盒进行热逃逸测试。该测试方法包括:将光伏线盒置于加热设备中加热至预设温度;其中,所述加热设备内放置有所述光伏线盒,所述二极管上贴附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源设备连接所述光伏线盒的输入端,第二电源设备连接所述光伏线盒的输出端;导通所述第二电源设备与所述光伏线盒的电连接;待第一时长,且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稳定后,断开所述第二电源设备与所述光伏线盒的电连接,并导通所述第一电源设备与所述光伏线盒的电连接;待第二时长后,断开所述第一电源设备与所述光伏线盒的电连接;检测所述二极管是否被击穿。
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光伏线盒的热逃逸测试时,将光伏线盒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源设备连接。不同于其它技术中直接在二极管上连接电源设备,或者仅在光伏线盒靠近二极管的一端直接接入电源设备的连接方式,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伏线盒和电源设备的连接方式能够考虑到智能光伏线盒中的电路元件对二极管热逃逸测试的影响,使得检测条件更贴近二极管真实的工作状态,从而得到精确的测试结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光伏线盒热逃逸测试中光伏线盒的电路连接图;
图1B为现有的光伏线盒热逃逸测试中测试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线盒的电路连接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2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