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8573.5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4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韩进闯;成建家;罗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帆环保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3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刘立烈 |
地址: | 402660 重庆市潼***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新方法。所述废水处理方法,依次包括调节pH、加入树脂吸附、过滤和加入铝碳粉末催化反应等工序,所述加入铝碳粉末工序包括以下步骤:向经过滤处理的废水中加入铝碳粉末和双氧水。本发明的方法对于废水的处理效果优异,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中COD含量,能够有效处理水杨酸、苯胺等难降解有机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源日益增多,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超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丁一等,北方环境,2004年第29卷第4期,第59页左栏第1段第1-3行,公开日2004年8月31日)。
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以下特点:COD高,一般在30000mg/L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万至十几万mg/L;可生化性较差,BOD值较低,BOD与COD的比值小于0.3;成分复杂,常含有生产原料、半成品、副反应产物和多种无机盐,大多含有硫化物、氮化物等,工业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中酸、碱、盐类较多,往往具有强酸或强碱性;色度较高,有些废水会散发出刺鼻恶臭(“超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丁一等,北方环境,2004年第29卷第4期,第59页左栏第4段第1-10行,公开日2004年8月31日)。
由于生物降解作用,高浓度有机废水会使受纳水体缺氧甚至厌氧,造成多数水生物死亡,病产生恶臭,恶化水质和环境(“超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丁一等,北方环境,2004年第29卷第4期,第59页右栏第2段第1-3行,公开日2004年8月31日)。
目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主要从物理、化学角度来处理废水,但是物化法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复杂,资金投入量大,且处理后的副产物较多,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法主要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有机废水”,陈龙军,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公开日2019年6月3日),然而,高浓度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因而生物法的处理效果不佳,且生物法一般只是作为辅助手段。
微电解法具有处理效果明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实用性强,近年来成为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微电解法一般以铁碳为填料,采用的是一种固定床的接触处理方式,然而,铁碳微电解驻经过一段时间后,填料表面会形成钝化膜,同时填料易结块,阻隔了填料与废水的有效接触,使微电解柱内部废水液态恶化,导致处理效果较差;此外,铁碳微电解法通常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但酸性条件下,以微电解柱作为废水的主要处理单元时,易造成溶出的铁屑量大或处理效果不佳(“微电解法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张子间,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9页右栏第5段第1行至第7段第3 行,公开日2004年4月30日),同时采用铁碳填料,在铁离子进入废水后容易同水杨酸等物质络合反应,生产含铁的络合物质,不但不能起到脱色效果,反而增加废水处理的。
为解决以上问题,公开号为CN103979645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铝碳铜微电解填料,易重量百分比计,其包括活性炭35%-60%、铜粉5%-15%和铝粉 35%-50%;所述填料的粒径为10mm~30mm,形状是圆球状、椭圆状或中空柱状的任意一种。采用该铝碳铜填料处理电镀废水水力停留时间为5分钟;采用本该铝碳铜填料处理含硫酸盐废水时处理色度为2。然而,该填料对于高浓度废水中水杨酸、苯胺等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对于水杨酸、苯胺等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果优异。
废水处理方法,依次包括调节pH、加入树脂、吸附、过滤和加入铝碳粉工序,所述加入铝碳粉末工序包括以下步骤:向经过滤处理的废水中加入铝碳粉末和双氧水。
进一步,所述调节pH是指将废水pH调节至1-2。
进一步,所述树脂的用量为废水质量的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帆环保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未经科帆环保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85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