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罐式熄焦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7441.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0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薛中平;郭建东;王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州市双林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14 | 分类号: | C10B39/14 |
代理公司: | 焦作市科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3 | 代理人: | 聂智良 |
地址: | 4547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罐式熄焦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罐式熄焦车,包括熄焦槽车和运载平车,运载平车承重主架下方设有轨道行走机构,上方设有可侧翻的连接副架;连接副架上设有熄焦槽车,熄焦槽车一侧设有铰接门,底部设有拐臂连杆机构,拐臂连杆机构与第一开门转轴连接,第一开门转轴套设有棘轮锁门机构;熄焦槽车设有轨道滚轮,其与承重主架间设有侧翻液压缸;熄焦槽车设有传动齿条,连接副架前端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连有液压马达;连接副架后部设有推焦小车,推焦小车与熄焦槽车由扣挂机构连接,推焦小车底部设有第二开门转轴;第一开门转轴与第二开门转轴可拆卸连接,承重主架后端设有齿轮箱开门机构。该熄焦车在密闭熄焦的同时回收蒸汽,并且有自卸功能可快速卸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熄焦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罐式熄焦车。
背景技术
焦炭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从焦炉炭化室推出的高温焦炭(红焦炭)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降温,即熄焦。熄焦车是大型焦炉的配套设备,一般运行于焦炉焦侧下面的轨道上,用来承接由导焦车导出的1000℃左右的焦碳,并将其运输至熄焦室进行熄焦,并终将熄灭的焦煤运送到指定地点。红焦炭中蕴藏着大量的热能,如果能够回收利用则可同时做到节能减排。
迄今熄焦主要以开放系统中的洒水降温的湿法熄焦为主,该法设备简单,熄焦速度快,但损失了红焦炭所带的大量热能,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用氮气冷却红焦炭进行发电的干熄焦技术也比较多地应用到了工业实践中,在回收能源与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氮气冷却干熄焦法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较重的成本负担。
传统湿熄焦和干熄焦之外,生产实践中人们又探索了密闭条件下喷水熄焦技术,对于降低热能回收的投资成本及防治污染具有较好的作用,但设备投资和操作稳定性方面还不能满足炼焦工业中熄焦操作的要求。因此,探索一种能够快速使高温焦炭降温,能源还能得到回收利用,设备投资低,环境污染小的熄焦方法与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进罐式熄焦车,通过在运焦槽整体进入密闭容器中喷水汽化进行熄焦,同时,回收蒸汽,减少大气污染。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进罐式熄焦车,包括熄焦车和熄焦罐,所述熄焦车包括用于盛装红焦炭的熄焦槽车和用于运载熄焦槽车的运载平车,运载平车包括水平的承重主架,承重主架下方设置有轨道行走机构,轨道行走机构下方配合铺设有第一轨道,承重主架上方设置有可侧翻的连接副架,连接副架单侧通过铰接件与承重主架相铰接;
连接副架上方设置有熄焦槽车,熄焦槽车靠近铰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可上翻开启的铰接门,熄焦槽车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铰接门开关的拐臂连杆机构,拐臂连杆机构与第一开门转轴传动连接,第一开门转轴通过带座轴承与熄焦槽车底部可转动连接,且第一开门转轴外侧套设有棘轮锁门机构,棘轮锁门机构与熄焦槽车底部相连接;
熄焦槽车底部设置有轨道滚轮,连接副架上方固接有与轨道滚轮相配合的第二轨道,熄焦槽车底部固接有呈倒置“T”字形的防脱滑块,连接副架上固接有与防脱滑块相配合的防脱滑槽,熄焦槽车底部与承重主架之间连接有侧翻液压缸;
熄焦槽车底部固接有用于驱动熄焦槽车行进的传动齿条,连接副架前端设置有与传动齿条相啮合的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与连接副架相固接;
连接副架后部上方设置有用于辅助推动熄焦槽车行进的推焦小车,推焦小车底部设置有与第二轨道相配合的小车滚轮以及与传动齿条首尾活动对接的小车齿条,推焦小车前侧设置有能够与熄焦槽车连接或断开的扣挂机构;
第一开门转轴后端固接有外方接头,推焦小车底部设置有与外方接头相配合对接的内方接头,内方接头后端固接有第二开门转轴,承重主架后端固接有用于驱动第二开门转轴和第一开门转轴转动的齿轮箱开门机构;
承重主架后端固设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方设置有与熄焦车相匹配的液压室、电气室和驾驶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州市双林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孟州市双林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7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