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废料回收再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6015.5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4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瀚中菲欧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32 | 分类号: | B30B9/32;B30B15/30;B30B1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料 回收 再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废料回收再生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顶部设置有上料机构和箱体,箱体的内腔左侧壁上端开设有入料口,上料机构的右端下方设置有导料嘴,导料嘴与箱相固接,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挤压机构,箱体的内腔前后两侧壁底部对称开设有门洞窗口,箱体的内腔右侧壁开设有收纳槽口,箱体的右侧壁设置有均料机构,且均料机构的左端通过收纳槽口伸入箱体的内腔,箱体的后侧壁设置有推料机构,箱体的前侧设置有移料机构,移料机构的内腔前侧设置有托盘,箱体的右侧设置有动力门组件,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对铜废料进行快速挤压收缩处理形成块状物,减少场地占用,方便运走回收再利用,降低人工工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废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废料回收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铜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铜废料是指车床加工出来的铜屑,电子制造行业废的元器件管腿等;都是铜废料。
目前在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铜废料,这样废料在不经过挤压收缩处理,直接运走回收时,会比较占用场地,采用人工对其进行挤压收缩处理会大大增加工作难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铜废料回收再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铜废料回收再生装置,便于对铜废料进行快速挤压收缩处理形成块状物,减少场地占用,方便运走回收再利用,降低人工工作难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铜废料回收再生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顶部设置有上料机构和箱体,且上料机构位于箱体的左侧,所述箱体的内腔左侧壁上端开设有入料口,所述上料机构的右端下方设置有导料嘴,所述导料嘴与箱相固接,且导料嘴的内腔底部与入料口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箱体的内腔前后两侧壁底部对称开设有门洞窗口,所述箱体的内腔右侧壁开设有收纳槽口,所述箱体的右侧壁设置有均料机构,且均料机构的左端通过收纳槽口伸入箱体的内腔;
所述箱体的后侧壁设置有推料机构,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移料机构,所述移料机构的内腔前侧设置有托盘,所述箱体的右侧设置有动力门组件。
优选地,上述用于铜废料回收再生装置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台架,所述支撑台架的顶部前后两侧均固接有上料挡板,两组所述上料挡板之间设置有上料传送带,所述上料传送带的内腔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上料辊,所述上料辊的前后两侧壁均固接有上料轴,所述上料辊通过上料轴与上料挡板转动连接,且下端前侧上料轴的前端贯穿前侧上料挡板的前侧壁,前侧所述上料挡板的前侧壁底部设置有上料电机,且上料电机的后侧动力输出端与下端前侧上料轴贯穿前侧上料挡板前侧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上料传送带的外侧均匀固接有台阶板,通过台阶板对铜废料在上料传送带上进行隔挡,从而便于对铜废料在上料传送带上自下而上输送。
优选地,上述用于铜废料回收再生装置中,所述均料机构包括第一承载罩,所述第一承载罩的左侧壁与箱体相固接,所述第一承载罩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且第一液压推杆的左侧动力输出端活动伸入第一承载罩的内腔,所述第一液压推杆的左侧动力输出端固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前后两侧壁均固接有支撑轴杆,两组所述支撑轴杆上均转动连接有均料滚筒,通过第一液压推杆的伸缩调节带动均料滚筒在箱中水平来回移动,从而便于对输送到箱体中的铜废料进行均料,方便后续挤压工作。
优选地,上述用于铜废料回收再生装置中,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液压缸和压板,所述压板位于箱体的内腔,所述液压缸位于箱体的顶部,且液压缸的底部动力伸缩端活动伸入箱体的内腔与压板相固接,通过液压缸的伸缩调节带动压板在箱体中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便于对均匀抚平后的铜废料进行挤压收缩处理形成块状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瀚中菲欧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瀚中菲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6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