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起弧及熄弧距离的实验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4233.5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黄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B5/14;G01B5/00;G01R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马进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距离 实验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起弧及熄弧距离的实验装置与方法,包括类千分尺、锁紧螺母、类千分尺底座、绝缘实验台、紧固螺栓、碳滑块支架、碳滑块、碳滑块锁紧螺母、铜柱和绝缘块组成。绝缘实验台与类千分尺底座和碳滑块支架与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绝缘块与铜柱和类千分尺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类千分尺插入类千分尺底座顶部矩形槽中并通过锁紧螺母紧固;碳滑块与碳滑块支架之间通过碳滑块锁紧螺母紧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研究不同大小电压下起弧及熄弧距离时,测试灵敏度不受电弧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干扰;类千分尺由成品千分尺机经切削加工而成,调节精度由类千分尺的精度决定,可实现离线距离的高精度无级调节;同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线距离连续可调的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测定起弧及熄弧距离的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弓网载流滑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网波动、气流激扰、车辆自身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弓网离线时会出现离线电弧。研究表明,离线电弧是导致受电弓滑板异常磨损的重要因素。离线电弧与弓网间离线距离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电弧放电对受电弓滑板异常摩擦的影响,有必要测定弓网间的起弧及熄弧距离。目前多采用安装位移传感器的方式测量离线距离,但测试灵敏度易受离线电弧产生的强电磁场干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起弧及熄弧距离的实验装置与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测定起弧及熄弧距离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类千分尺(1)、锁紧螺母(2)、类千分尺底座(3)、绝缘实验台(4)、紧固螺栓(5)、碳滑块支架(6)、碳滑块(7)、碳滑块锁紧螺母(8)、铜柱(9)、绝缘块(10)。
所述类千分尺(1)包括:类千分尺测微螺杆(1-1)、类千分尺尺架(1-2)、固定套筒(1-3)、活动套筒(1-4)、微调旋钮(1-5)、锁紧装置(1-6)。
所述类千分尺底座(3)顶部开有矩形槽,槽底为机加工的平面;类千分尺底座(3)侧面开有螺纹孔;锁紧螺母(2)与类千分尺底座(3)侧面的螺纹孔之间为螺纹连接;
所述碳滑块支架(6)顶部开有螺纹孔,碳滑块锁紧螺母(8)与该孔之间为螺纹连接;碳滑块支架(6)侧面开有矩形槽,用于放置碳滑块(7);
所述铜柱(9)一端加工有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绝缘块(10)相连;铜柱(9)两端端面均为平面。
所述绝缘块(10)两端均加工有内螺纹,且两端不连通以起到绝缘作用。
优选的,所述类千分尺(1)由成品千分尺(11)加工改造而成;类千分尺测微螺杆(1-1)一端加工有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绝缘块(10)连接;类千分尺尺架(1-2)由成品千分尺尺架(11-8)切削加工而成,其底部为机加工的平面;测距精度大小由所述类千分尺(1)的精度决定,精度可达0.01mm。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起弧及熄弧距离的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类千分尺底座(3)及碳滑块支架(6)通过紧固螺栓(5)固定于绝缘实验台(4);将类千分尺测微螺杆(1-1)与绝缘块(10)进行螺纹连接;将铜柱(9)与绝缘块(10)进行螺纹连接;将类千分尺尺架(1-2)插入类千分尺底座(3)上部的矩形槽,类千分尺尺架(1-2)底部坐落在类千分尺底座(3)矩形槽底部;将锁紧螺母(2)拧入类千分尺底座(3)侧面的螺纹孔,顶紧类千分尺尺架(1-2);将碳滑块(7)装入碳滑块支架(6)上部的矩形槽,并通过碳滑块锁紧螺母(8)将其固定。
步骤2:转动活动套筒(1-4)使类千分尺测微螺杆(1-1)旋出,待铜柱(9)端面接近碳滑块(7)时,转动微调旋钮(1-5),待发出“咔咔”声时,观察类千分尺(1)读数是否为0;若读数为0,进行步骤3;否则对类千分尺(1)调零直到步骤2中类千分尺(1)读数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2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