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0216.4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鹏;宋精忠;张明芳;罗小平;毛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赛诺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287 | 分类号: | A61B5/287;A61B5/318;A61B5/00;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南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理 导管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该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包括导管、调节手柄装置、电极以及连接器,导管包括调节管以及多个分支管,分支管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端以及检测端,多个检测端错位分布,各个检测端上设置有电极,各个连接端均与调节管连接,调节管与调节手柄装置连接并能够由调节手柄装置调节调节管的弯曲角度,连接器设置在调节手柄装置上且与电极电性连接,连接器还用于连接电生理系统以传输电极检测到的电信号。该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能适应立体空间不规则的心腔、并能记录心腔内表面存在的大量褶皱处或疏松沟壑处的电生理信号,且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更为精确的立体标测三维影像,降低医生辨识的难度,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电生理标测导管在心电生理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生理标测导管用于记录体内的电生理信号,据此发现异常发生的病灶并指导消融,在执行消融治疗后再用标测导管验证治疗的效果。随着心内电生理科学及相应医疗器械的发展,电生理标测导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心内膜多点位同步标测方法就是一种新出现的技术,应用在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标测及导管射频消融中。
三维标测系统可以显示心腔内的三维解剖图像和心电信号等,由于其独特的安全性、准确性及高效性,现在临床心脏电生理领域已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三维标测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具体包括如下原因。心腔空间结构不是规则的形状,人体心脏大小不同,也广泛存在个体差异;另外,心内生理结构复杂,心腔内表面并不光滑,存在一些不平坦的条状沟壑或疏松的凹坑;对于心房内梳状肌形成的沟壑以及心室内小梁肌形成的网状疏松结构,现有技术的电生理标测导管的头端部分区域很难做到充分的电极贴靠,因此无法获得这些复杂解剖结构处的电生理信号,不能完全满足心内电生理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可见,传统技术中的三维标测系统,对于不规则心腔结构、不光滑内壁、以及近远端死角等逼仄空间无法做到充分接触,导致难以准确记录其电信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该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能适应立体空间不规则的心腔、能记录心腔内表面存在的大量褶皱处或疏松沟壑处的电生理信号,并且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更为精确的立体标测三维影像,降低医生辨识的难度,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
一种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包括导管、调节手柄装置、电极以及连接器,所述导管包括调节管以及多个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端以及检测端,多个所述检测端错位分布,各个所述检测端上设置有所述电极,各个所述连接端均与所述调节管连接,所述调节管与所述调节手柄装置连接并能够由所述调节手柄装置调节所述调节管的弯曲角度,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调节手柄装置上且与所述电极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还用于连接电生理系统以传输所述电极检测到的电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分支管的所述检测端的端面分布于同一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面为球面、部分球面、椭球面或者部分椭球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与所述调节管的轴向夹角为10°-18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具有柔性且具有形状记忆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分支管分成至少两组,每组中的所述分支管以所述调节管的轴向呈轴对称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管包括与所述分支管连接的远端部以及与所述调节手柄装置连接的近端部,所述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还包括调节拉线,所述调节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远端部,所述调节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手柄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部具有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赛诺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赛诺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02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