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点云数据快速提取室内三维线段结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4233.1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4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田朋举;花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20 | 分类号: | G06T17/20;G06T17/10;G06T7/136;G06K9/62;G06V10/76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快速 提取 室内 三维 线段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基于点云数据快速提取室内三维线段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投影信息对立面和水平面进行分割,设定阈值t1作为点云中两点之间的最近距离,对原始三维点云数据Porig={P1orig,P2orig,…,Pm1orig}∈R3进行空间均匀下采样,使Porig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不小于t1,得到下采样后点云Psump={P1sump,P2sump,…,Pm2sump}∈R3,按一定步长统计Psump沿Z轴方向上的分布情况,如果某一层大于每层平均值的t2倍,则将该层从Psump中剔除,通过此剔除水平面,得到自动裁剪后的点云Pcutter={P1cutter,P2cutter,…,Pm3cutter}∈R3,将Pcutter投影至X-Y平面得到二维投影点云Pproj={P1proj,P2proj,…,Pm4proj}∈R2;
步骤2.设定阈值t2作为点到直线的最远距离,设置迭代次数为t3,利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从Pproj中每次提取一条共线点集合Pcol={P1col,P2col,…,Pm5col}∈R2,设定一个长度阈值t4作为两个共线点位于同一线段的最远距离,设置长度阈值t5作为一条合格线段的最短长度,设置单位长度包含最少的点数为t6,对共线点集合Pcol进行聚类,分离共线但不连续的线段,提取出共线点上的合格线段后,将合格线段包含的点从Pproj中剔除,提取下一条共线点并进行聚类、线段提取处理,所有共线点均处理完成后,得到合格线段集合Pseg={P1seg,P2seg,…,Pm6seg};
步骤3.对于Pseg的每个子集Piseg,计算出相应线段的端点坐标,利用线段端点坐标反算出立面的空间几何方程,设计一个立方体包围立面所在区域,并从Porig中提取该立方体内部点集合Pcube={P1cube,P2cube…,Pm7cube}∈R3,将立方体内部点代入到立面的空间几何方程中,如果点到立面的正射距离小于阈值t2,认为该点为立面内点,依次分割出立面Pvert={P1vert,P2vert…,Pm8vert};将Pvert中的所有点从Porig中剔除,得到剩余点Prem={P1rem,P2rem,…,Pm9rem}∈R3,对Prem下采样并投影至X-Z平面,分割出水平面Phoriz={P1horiz,P2horiz…,Pm10horiz},将立面和水平面合并得到最终的平面分割结果Pplane={P1plane,P2plane…,Pm11plane};
步骤4.对于Pplane中每个提取的平面Piplane,利用Piplane中的所有点构建协方差矩阵M3×3并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三个特征值λ1,λ2,λ3,其中λ1≥λ2≥λ3,计算出三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Piplane中心点和可确立一个拟合平面ψf,计算Piplane上每个点到ψf的距离dif和残差值σ,如果dif>2σ,从Piplane中剔除对应的点,对余下点重新拟合平面,如此反复数次得到更精确的拟合面,将Piplane上的所有点投影到该拟合面上,利用自适应的α-shape算法提取每个平面的边缘点,得到边缘点集合Pedge={P1edge,P2edge…,Pm12edge};
步骤5.设定阈值t7作为点到直线的最远距离,利用步骤2提出的合格线段提取方法提取Pedge每个子集的三维线段,进一步根据线段之间的平行性,共线性,重合性进行线段合并,得到最终的三维线段结构提取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42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