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7430.0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0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唐炜;江慧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旖琥环境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丁健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废水处理 系统 工艺 | ||
1.一种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包括
一级处理系统(1),一级处理系统(1)包括为格栅渠(101);
二级处理系统(2),二级处理系统(2)包括相互连通的脱氮除磷装置、臭氧化装置(20)、生物池(2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氮除磷装置包括磷含量监测器(211)、厌氧反应池(203)、缺氧反应池(201)和好氧反应池(202)以及沉淀池(204),所述磷含量监测器(211)安装在所述脱氮除磷装置的进水口处,所述缺氧反应池(201)和所述厌氧反应池(203)的出水口均与所述好氧反应池(202)连通;所述好氧反应池(202)与所述厌氧反应池(203)之间设有混合液回流装置(205);所述好氧反应池(202)出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204),沉淀池(204)与所述厌氧反应池(203)之间设有污泥回流装置(206);所述磷含量检测器中预设有磷含量浓度预设值,当废水中总磷TP大于磷含量浓度预设值时,废水进入厌氧反应池(203);反之,则废水进入缺氧反应池(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含量监测器(211)包括彼此互相连通的筛网(2111)、光解腔室(2112)、微流体混合室(2113)和检测室(2114)以及控制室(2115);所述筛网(2111)设于光解腔室(2112)前的废水管道内部,所述微流体混合室(2113)内设有缓慢流动的还原剂,所述检测室(2114)内安装有紫外线单色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含量检测器的磷含量浓度预设值为2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反应池(201)和所述厌氧反应池(203)的进水口均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室(2115)之间呈电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化装置(20)包括臭氧电解装置、臭氧管(208)和臭氧混合罐(209),所述臭氧混合罐(209)与所述沉淀池(204)连通,所述臭氧电解装置通过所述臭氧管(208)与所述臭氧混合罐(209)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渠(101)中设有格栅。
7.一种生活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生活废水通过废水管道汇集到格栅渠(101),完成初步过滤;
S02:生活废水由格栅渠(101)的出水管道流经磷含量监测器(211),监测此时生活废水中的总磷浓度;
S03:当磷含量监测器(211)判断此时排水中总磷TP≤2mg/L时,采取缺氧-好氧-缺氧-好氧工艺;
S04:当磷含量监测器(211)判断此时排水中总磷TP>2mg/L时,此时采取厌氧-好氧-缺氧-好氧工艺;
S05:好氧反应池(202)与缺氧反应池(201)之间设有混合液回流装置(205);
S06:生活废水由好氧反应池(202)流入沉淀池(204);
S07:沉淀池(204)与厌氧反应池(203)之间设有污泥回流装置(206);
S08:生活废水由沉淀池(204)流入臭氧混合管;
S09:生活废水由臭氧混合管流入生物池(210);
S10:生活废水由生物池(210)排放到环境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回流装置(205)的混合液回流比为25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装置(206)的污泥回流比为5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含量监测器(211)包括彼此互相连通的筛网(2111)、光解腔室(2112)、微流体混合室(2113)和检测室(2114)以及控制室(2115);所述筛网(2111)设于光解腔室(2112)前的废水管道内部,所述微流体混合室(2113)内设有缓慢流动的还原剂,所述检测室(2114)内安装有紫外线单色光源;所述磷含量检测计采取了磷钼酸比色法进行总磷含量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旖琥环境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旖琥环境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74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访问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麦克风前腔、腔体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