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油加氢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4952.5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7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翁延博;杨秀娜;袁胜华;耿新国;刘铁斌;李洪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5/02 | 分类号: | C10G6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油 加氢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油加氢工艺,包括如下内容:(1)氢气和重油原料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进料;(2)第一混合进料自固定床反应器底部进入管壳式无机膜管组件的壳侧,补充氢气进入管侧,形成第二混合进料;(3)第二混合进料向上流动进入上筒,在内筒和环形区域轴向设置的若干隔板的作用下,在内筒和环形区域交替进行加氢反应,最后加氢产物由上部流出。本发明解决了重油液相加氢过程反应前期温升大,保证反应中期较高转化率,减少后期深度裂化反应,提高液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油加氢工艺。
背景技术
重质油的加氢反应过程一般采用固定床、悬浮床、沸腾床等加氢工艺,其中以固定床加氢工艺的应用最为广泛,能够用于多种类型的重油加氢过程。目前普遍采用的反应形式为气/液/固三相加氢工艺。
液相加氢工艺过程相比于传统的固定床气/液/固三相加氢工艺而言,具有加氢反应速率快、反应效率高、能耗低、投资少等诸多优势,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因此,上流式液相加氢反应过程综合了上流式加氢反应器和液相加氢反应工艺过程二者的优势,应用于加氢过程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重油液相加氢工艺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重油黏度大,氢油传质速率低,导致反应速率低;(2)重油加氢过程的反应停留时间不易控制,停留短达不到反应要求的深度,而反应停留时间长副反应或裂解及催化剂结焦严重的问题。
CN 108659882 A提出了一种重油加氢方法及其加氢系统,其中,所述重油加氢方法包括:将重油、循环油、硫化剂和催化剂混合,与氢气在第一反应器中进行加氢裂化,得到第一反应产物;将第一反应产物的部分物料返回第一反应器中,将其余物料在第二反应器中进行加氢裂化,得到第二反应产物;将第二反应产物分离为轻组分和重组分,将部分重组分返回第二反应器中,将其余重组分分离得到馏分油做为循环油;将轻组分在第三反应器中进行加氢精制得到轻油产品。该发明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传热、传质效率,保证物料在反应器内足够的停留时间,提高重油转化率和轻质油收率,但只是通过常规的加氢反应器结构,更不能有效的控制催化剂与原料的接触时间,也不能保证重油转化率和轻质油收率。
因此,对于重油加氢反应过程来说,采用有效的手段,如开发新的加氢工艺,提高加氢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加氢反应速率和反应转化深度,解决集中放热、温升不均匀的问题,减少副反应或裂解反应,提高液体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重油加氢工艺。本发明通过对重油原料与氢气混合溶解,同时控制进料在反应器内流动路径,解决了重油液相加氢过程反应前期温升高、反应器径向温差大的问题,保证反应中期较高转化率,减少后期深度裂化反应,提高液收。
本发明的重油加氢工艺,包括如下内容:
(1)氢气和重油原料在氢油混合设备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进料;
(2)第一混合进料自固定床反应器底部进入下筒内沿反应器轴向延伸的无机膜管的壳侧,补充氢气进入无机膜管管侧,补充氢气由无机膜管管壁上的孔道由管侧扩散至壳侧,均匀分散在壳侧的第一混合进料中,形成第二混合进料;所述下筒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3)第二混合进料向上流动进入与下筒连通的上筒,经上筒壁上开孔进入上、下筒和反应器外筒体之间的环形区域,上筒内装填第一加氢催化剂,环形区域内装填第二加氢催化剂,第二混合进料由下而上与第二加氢催化剂发生加氢反应,经过一段停留时间后在环形区域内的第一块隔板的阻挡下,反应物流经上筒壁上开孔返回上筒,在第一加氢催化剂上发生加氢反应,经过一定的停留时间后,在上筒的第一块隔板的阻挡下,再进入环形区域在第二加氢催化剂上继续发生加氢反应,反应物料按照上述方式在上筒和环形区域轴向设置的若干隔板的作用下,在上筒和环形区域交替进行加氢反应,最后加氢产物经环形区域上部流出。
本发明工艺中,所述的重油原料选自减压渣油、蜡油、煤焦油、润滑油、蒽油、脱沥青油、生物柴油、动物油或植物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49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绞肉机的绞肉刀组件及绞肉机
- 下一篇:一种莱阳梨膏糖锭片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