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硫铜精矿的焙烧收尘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8328.4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6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孙留根;杨永强;杨玮娇;韦其晋;马鑫铭;张逸飞;张胜梅;彭煜华;张正阳;牛犁 | 申请(专利权)人: |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C22B1/26;C22B15/00;B01D53/5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9 | 代理人: | 尹春雷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硫铜 精矿 焙烧 收尘 工艺 | ||
一种低硫铜精矿的焙烧收尘工艺,属于有色金属冶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调浆:将低硫铜精矿破磨,配入粒煤调浆后得到混合矿浆。(2)沸腾焙烧:将矿浆经浆式给料送入沸腾焙烧炉,悬浮焙烧得到焙砂和烟气。部分焙砂经溢流口排出并水淬后送至浸出车间。(4)烟气收尘:将烟气及其携带的焙砂冷却、余热回收,得到烟尘和废气。(5)烟气洗涤:将烟尘输送至水淬槽水淬,然后泵入浓密机,得到浓密底流和溢流。底流送至浸出车间处理。溢流循环洗涤废气,中和后得到洗涤液,洗涤液进入烟尘水淬槽,废气洗涤后通过一级电雾处理达标排放。本发明的工艺可操作性强,浆式给料操作简便,沸腾焙烧烟气含硫低至0.1%,循环洗涤节能又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低硫铜精矿的焙烧收尘工艺。
背景技术
精矿(含铜、金等)的预氧化处理主要有焙烧氧化、加压氧化和细菌氧化三种方法。焙烧作为传统工艺以工艺成熟、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和技术可靠、投资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矿石氧化工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处理方法。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直接低硫精矿焙烧预氧化,不仅可以解离硫化矿包裹的有价金属,也可以解离一部分脉石中包裹的有价金属,通过向原料中加入适量的煤,就能解决传统焙烧工艺中低硫不能自热现象,但是传统的沸腾焙烧工艺采用干式给料,这种给料方式不仅容易造成车间粉尘污染,而且也存在如何控制好物料的投入量和给料速度的问题。
焙烧温度是影响焙砂质量的主要因素,焙烧温度过低,氧化速率慢,焙烧产物容易出现“夹心”现象,不利于后续有价金属的提取;焙烧温度过高,虽有利于脱除碳和硫,但是过高温度下容易出现“烧结”现象,不仅影响焙砂质量,也容易造成烟气中含硫量偏高。对于干式给料系统的沸腾焙烧而言,如何控制好焙烧温度是其一个重要难点。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加强及排放限制的降低,传统单一的沸腾炉烟气净化方法已不能满足环保要求要求,组合式的烟尘处理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低硫铜精矿的焙烧问题,焙砂中铜钴有价金属回收达到相应要求,在解决烟气脱硫的同时,实现硫和余热的综合回收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硫铜精矿的焙烧收尘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调浆:将低硫铜精矿进行破磨,破磨后的低硫铜精矿含水65~75%,配入粒煤,在调浆槽混合调浆,得到混合矿浆;
(2)沸腾焙烧:将步骤(1)得到的矿浆经浆式给料进入沸腾焙烧炉,悬浮焙烧得到焙砂和烟气;部分焙砂经溢流口排出,剩余焙砂随烟气排出;
(3)水淬浸出:将步骤(2)经溢流口排出的那部分焙砂水淬,送至铜浸出车间处理;
(4)烟气收尘:将步骤(2)得到的烟气及其携带的焙砂冷却、余热回收,得到烟尘和废气;
(5)烟气洗涤:将步骤(4)得到的烟尘输送至水淬槽水淬,然后泵入浓密机,得到浓密底流和溢流;浓密机底流送至钴浸出车间处理;浓密机溢流循环洗涤步骤(4)得到的废气,中和后得到洗涤液,废气洗涤后得到净化烟气;洗涤液进入烟尘水淬槽,净化烟气通过一级电雾处理后达标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低硫铜精矿中主要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铜45~55%,钴0.3~0.8%,硫6~15%,金0.3~0.8g/t,银8.5~15g/t。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粒煤的粒度为3~5mm,其配入量为30~45kg/t-矿。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浆式给料具体为:矿浆通过隔膜泵泵入沸腾炉顶部的矿浆分配槽,再自流进入沸腾炉。更进一步地,矿浆给料量通过调节隔膜泵频率控制。
进一步地,步骤(2)的焙烧温度为550~700℃。
进一步地,步骤(2)经溢流口排出的焙砂占全部焙砂的质量百分数为:35~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3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