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层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6100.1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景宏;金垒;程硕;韦明;王群;王东东;王雪;徐立波;周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1 | 分类号: | H04B10/071;H04B10/079;H04J3/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晨光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层监测系统,其无需人工逐点排查即可实现光纤故障的快速定位,可大大提高运维效率,光层监测系统包括若干光层监测板,光层监测板安装于光传送网OTN的各个网点,光层监测板包括探测光发送单元、光信号处理单元、光信号采集单元、控制器、通信模块、远程监控平台,探测光发送单元包括光源,光信号处理单元包括光纤耦合器,光信号采集单元包括光时域反射仪、光功率计、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光时域反射仪、光功率计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光电探测器用于采集光纤的局部电信号,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程监控平台通信连接,采用上述光层监测系统对光纤故障进行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光层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大颗粒通信业务需求的爆发增长,OTN网络以其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低时延、丰富的点交叉等特点成为电力省际、省级骨干传输网承载平台,OTN处理的基本对象是波长级业务,它将传送网推进到真正的多波长光网络阶段。目前波分网络的维护主要通过网管,网管的定位是业务配置和设备的管理,但是现有的网管对于故障快速的定位分析、隐患分析存在能力不足,原因在于,传统的光纤故障检测方式为人工排查,其需要工作人员进站并中断业务进行测试,无法做到不影响业务前提下的在线检测,且现有的光纤网络故障不可预见,而网管缺乏传输网络质量可视化管理手段,故障定界定位完全依靠人工排查,人工排查效率低,严重影响了运维效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纤故障定位依靠人工排查,对于故障快速的定位分析能力弱、缺乏传输网络质量可视化管理手段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层监测系统及利用其检测光纤损耗的方法,其无需人工逐点排查即可实现光纤故障的快速定位,可实现传输网络质量的可视化管理,大大提高运维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层监测系统,其包括若干光层监测板,所述光层监测板安装于光传送网OTN的各个网点,所述光层监测板包括探测光发送单元、光信号处理单元、光信号采集单元、控制器,所述光信号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探测光发送单元包括光源,用于向光纤内发送探测光;
所述光信号处理单元包括光纤耦合器,用于对所述探测光发送单元发出的光信号进行耦合;
所述光信号采集单元包括光时域反射仪,光功率计,所述光时域反射仪用于采集所述光信号在所述光纤内传输时的光信号位置和光强度,所述光功率计用于采集所述光纤内传输光的功率;
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通信模块、远程监控平台,所述光信号采集单元还包括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光时域反射仪、光功率计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光电探测器用于采集所述光纤的局部电信号,所述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程监控平台通信连接,将所述光功率、电信号发送给所述远程监控平台。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探测器为平衡探测器,平衡探测器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分光器的分光比为1:1:1;
所述光源为激光器;
所述光电探测器分布于所述光时域反射仪的两侧;
所述远程监控平台包括图形化仪表界面、声光报警模块,所述图形化仪表界面用于显示所述光功率、OTDR曲线、故障点、故障类别、故障等级、电信号,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LED灯,用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一种采用上述光层监测系统对光纤故障进行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向所述光纤内发送探测光;
S2,采用所述光功率计实时采集所述探测光在所述光纤内传输时的光功率,将该光功率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S3,将所述光功率与预先设定的光功率阈值范围进行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61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