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感应加热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6078.0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9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章;何程豪;杨哪;陈鹏;张鹏;方华;吴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9/00 | 分类号: | C07J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加热 合成 油酸 谷甾醇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感应加热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的方法,其包括:在磁感应电场中使β‑谷甾醇和亚油酸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本发明通过采用磁感应电场辅助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不仅无需添加催化剂和其它辅助物质,成本低廉,产物易于分离纯化,还大幅提高了酯化反应速度和酯化率,以及显著提升了产品的产率和品质,且工艺过程简单,可控性高,安全,绿色环保,具有很高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油酸β-谷甾醇酯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磁感应加热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抗癌、抗氧化、免疫、抗炎等生理功能,被誉为“生命的钥匙”。β-谷甾醇属于植物甾醇的一种,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和安全性,不仅可以降低人体对饮食中胆固醇的吸收,还可以降低人体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但植物甾醇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结晶形式使其在人体内的溶解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比较差;不溶于水,在油中的溶解度也很小。将植物甾醇与脂肪酸酯化后转化成油溶性的植物甾醇酯,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原因在于,植物甾醇酯具备植物甾醇的所有优良性能,且合成的甾醇酯对抑制人体胆固醇吸收的作用优于植物甾醇。
传统的植物甾醇酯一般采用化学法合成,即将晶体植物甾醇在高温下(100℃以上)熔融,再与脂肪酸缩合生成甾醇酯,但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易发生热分解反应。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尝试利用脂肪酶等催化植物甾醇与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以合成植物甾醇酯。这种工艺较之传统工艺在反应选择性、对反应条件的要求等方面均有改善,但其耗时长,成本高,难以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感应加热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感应加热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的方法,其包括:在磁感应电场中使β-谷甾醇和亚油酸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磁感应加热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的方法具体包括:将包含均匀混合的β-谷甾醇和亚油酸的混合反应体系输入磁感应电场反应装置,使所述混合反应体系在磁感应电场反应装置提供的磁感应电场内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亚油酸β-谷甾醇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β-谷甾醇和亚油酸的摩尔比为1:1-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反应体系还包含正己烷,所述正己烷与β-谷甾醇的用量比例为10-20ml:1mmol。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反应体系由β-谷甾醇、亚油酸和正己烷组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反应体系在磁感应电场内的流速为15-45ml/min。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反应体系在磁感应电场内的终端温度(即,酯化反应温度)为62-69℃,反应时间为30-50min。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反应体系在磁感应电场内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感应电场的相关工作参数包括:励磁电压为600-1000V,励磁频率为45-60kHz。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磁感应加热合成亚油酸β-谷甾醇酯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的反应结束后,将所获反应混合物与碱性水溶液混合,且使形成的混合液的pH值为7-8,再静置分层,之后取上层清液以所述碱性水溶液重复萃取3-5次,其后将最后一次分离出的上层清液真空烘干,获得纯化后的亚油酸β-谷甾醇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碱性水溶液采用浓度为0.3-0.6mol/L的KHCO3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60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