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味型抗热老化耐刮擦聚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5140.4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9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洋;李晟;张春怀;李欣;徐昌竹;张栋玮;钱文轩;陶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0 | 分类号: | C08L53/00;C08L23/08;C08K3/34;C08K5/20;C08K5/134;C08K5/526;C08K3/04;C08K13/02;C08J3/2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王春梅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味 抗热 老化 耐刮擦 聚丙烯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味型抗热老化耐刮擦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树脂:60‑99份;滑石粉:1‑40份;耐刮擦功能母粒:0.1‑10份;稳定剂:0.2‑2份;色粉:0.2‑2份。本发明所述一种香味型抗热老化耐刮擦聚丙烯材料,通过添加一种含有芥酸酰胺成分的耐刮擦功能母粒,使材料兼具有耐刮擦性能和芳香气味,同时选择热稳定性较好的乙炔炭黑色粉,即避免了加入过量的抗氧剂造成气味恶化,又可以使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老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性塑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香味型抗热老化耐刮擦聚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群体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消费者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不断提升。当汽车在高温下或阳光直晒一段时间,打开车门后车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味道,这些异味对于驾驶者和乘客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为了降低车内异味,国内各大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对于汽车气味的管控力度不断加严,以一汽大众和吉利分别为代表的合资车与国产车,在降低气味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人的嗅觉器官对于一些味道的阈值较低,理论上即使气味小分子的浓度极低,密闭一段时间后仍然是可以被感受到的。因此解决车内气味的另外一个方向,就在于改善车内的味道方向。在原材料粒子改性加工的过程中,通过添加某种散发香味的物质,可以赋予材料相应的香味,当使用这种带香味的原材料注塑成的汽车内饰零部件时,自然可以给车内带来一定的香气,这与空气清新剂的原理较为类似,但其浓度较低,因此味道会更为柔和易于接受。
高分子材料在加工、注塑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光照、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性能衰减或外观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老化。为了解决这种老化现象,聚丙烯材料在改性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小分子抗氧剂作为稳定剂,其作用机理是捕捉微环境中的自由基,从而减缓高分子链的断裂和降解。抗氧剂添加的比例越多,材料的耐热老化性能就越好,但另一方面抗氧剂在共混改性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高温和热剪切的作用极易分解,从而产生各种酚类和醛类物质,这些物质正是改性聚丙烯气味的主要来源。对于仪表板、上立柱这些车内易受阳光直射的零部件来说,一方面需要保证其抗热老化性能,同时也要注意降低其对气味的负面影响。
目前已有不少专利公开了具有良好抗热氧老化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如CN109233090A公开了一种抗热氧老化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但其加入的金属钝化剂和玻纤相容剂具有较大的气味,CN111171455A公开了一种耐热老化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引入含受阻酚和烷基季铵盐基团的改性蒙脱土抗氧剂,这种抗氧剂在分解后可能产生的胺类小分子具有较强刺激性,不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香味型抗热老化耐刮擦聚丙烯材料,通过添加一种含有芥酸酰胺成分的耐刮擦功能母粒,使材料兼具有耐刮擦性能和芳香气味,同时选择热稳定性较好的乙炔炭黑色粉,即避免了加入过量的抗氧剂造成气味恶化,又可以使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老化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香味型抗热老化耐刮擦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作为优选的,所述耐刮擦功能母粒为硬脂基芥酸酰胺与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的复合物。
作为优选的,所述硬脂基芥酸酰胺的质量百分比为15%-50%,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丙烯酸乙酯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
作为优选的,所述聚丙烯树脂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混合物。其中任意组分熔体流动速率在测试温度230℃、测试砝码重量2.16kg条件下为6-60g/10min,缺口冲击强度为5-50KJ/m2。
作为优选的,所述滑石粉的粒径为1250-5000目。
作为优选的,所述稳定剂为质量比为0.5-2:0.5-2:0.5-1的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51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