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3444.7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8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源源;黄肖;王祥军;李维国;张晓飞;高新生;位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8 | 分类号: | A01H1/08;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美燕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多倍体 诱导 方法 | ||
1.一种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外植体花药的采集:在橡胶树的花序抽出和生长期中,雄花处于黄绿状态时,取雄花用镊子夹碎,使用核酸染料染色,在显微镜观察雄花的发育时期;
S2、愈伤组织诱导:以花粉粒单核居中期到靠边期的花药为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A上培养30~40天,获得愈伤组织,所述培养基A包含以下含量组分:MS培养基、40~60mL/L椰子水、50~90g/蔗糖、1~3.2g/L植物凝胶、0.3~1.5mg/L2,4-二氯苯氧乙酸、0.5~1.8mg/L萘乙酸、0.3~1.5mg/L激动素KT、1~5ug/ml积雪草甙;
S3、体细胞胚诱导:将上述步骤S2中获得的愈伤组织接种于培养基B上,经脉冲光光源照射10~30s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30~50天,获得体细胞胚;
所述培养箱的条件为:培养的24h内,保持氧浓度为3~8%,培养的第2~20天,保持氧浓度为10~20%,培养至第21~50天,保持与室内氧浓度相同;
所述培养基B包含以下含量组分:MS培养基、30~70mL/L椰子水、1~3.2g/L植物凝胶、50~90g/L蔗糖、1.0~3.5g/L活性炭、2~4mg/L激动素KT、0.5~2mg/L细胞分裂素6-BA、0.3~1.3mg/L赤霉素GA3、1~2mg/L脱落酸ABA、0.2~0.5ug/ml泊洛沙姆407;
S4、多倍体诱导:将上述步骤S3获得体细胞胚在液体培养基中浸渍48h,获得多倍体诱导后的体细胞胚;所述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含量组分:2~10mg/mL的秋水仙碱、MS培养基、30~70mL/L椰子水、50~70g/L蔗糖、0.5~1.5g/L植物凝胶、0.3~1.2g/L活性炭、0.1~0.8mg/L激动素KT、0.3~1.5mg/L赤霉素GA3、0.1~0.5mg/L吲哚乙酸IAA;
S5、再生植株诱导:将上述步骤S4获得的诱导后的体细胞胚接种于培养基D上培养30~50天,获得再生植株;
S6、倍性鉴定:取上述步骤S5中获得的再生植株的叶片,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培养基A包含以下含量组分:MS培养基、50mL/L椰子水、70g/蔗糖、2.2g/L植物凝胶、1mg/L 2,4-二氯苯氧乙酸、1mg/L萘乙酸、0.8mg/L激动素KT、3ug/ml积雪草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脉冲光为100纳米超窄带的脉冲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培养箱的条件为:培养的24h内,保持氧浓度为5%,培养的第2~20天,保持氧浓度为15%,培养至第21~50天,保持与室内氧浓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培养基B包含以下含量组分:MS培养基、50mL/L椰子水、2.2g/L植物凝胶、70g/L蔗糖、2.2g/L活性炭、3mg/L激动素KT、1mg/L细胞分裂素6-BA、1mg/L赤霉素GA3、1.5mg/L脱落酸ABA、0.4ug/ml泊洛沙姆40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含量组分:5mg/mL的秋水仙碱、MS培养基、50mL/L椰子水、60g/L蔗糖、1.0g/L植物凝胶、1.0g/L活性炭、0.5mg/L激动素KT、1mg/L赤霉素GA3、0.2mg/L吲哚乙酸IA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和S3在温度为20~30℃的黑暗条件下进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S4在温度为20~30℃,光照时间10~15h/d,光照强度为1200~2500lx的光照条件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34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