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光固化生物基压敏胶,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2933.0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四化;麦启钊;麦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C09J7/38;C09J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 代理人: | 陈蜜 |
地址: | 2154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光固化 生物 基压敏胶 胶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生物基压敏胶,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压敏胶是由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经紫外光聚合而形成:丙烯酸预聚物100份、交联单体0.2‑1份、光引发剂0.1‑3份;所述丙烯酸预聚物是按照如下的步骤制备而成的:将软单体70‑90份、硬单体10‑30份、链转移剂0‑1.0份、光引发剂0.1‑1.0份混合,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单体聚合反应,控制反应温度为5‑15℃,得到粘度为800‑2000CPS的丙烯酸预聚物。本发明的紫外光固化生物基压敏胶,物性能够达到石油基压敏胶的同等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生物基压敏胶,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压敏胶是一类对压力敏感的胶粘剂,在使用时施加适当的压力即可粘在其他表面上,由于其特殊的粘接特性,主要应用于手机、汽车、包装等各行各业。常规压敏胶都是溶剂型,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溶剂的挥发,对人体、环境有害,因此渐渐朝水性和光固方向发展。水性压敏胶存在生产过程中能量消耗大,产品粘结性能差等缺点;光固类压敏胶可以解决溶剂挥发污染,降低能耗,综合性能优异。
光固压敏胶常规使用单体为石油基单体,但是使用石化原料会造成大气中碳排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且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不可持续的资源。因此使用来自植物油脂和松节油等可持续来源的生物基单体替代石油基单体,有利于减少化石碳在工业制造和日常生活中的足迹,保持大气中碳平衡,减少温室效应,也有利于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但是生物基单体在合成过程中由于添加了阻聚剂等助剂,导致由生物基单体制备的压敏胶的物性不佳,比不上传统的石油基压敏胶,甚至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生物基压敏胶,该生物基压敏胶不存在溶剂挥发问题,环保,能耗低,且物性能够达到石油基压敏胶的同等水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紫外光固化生物基压敏胶,所述压敏胶是由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经紫外光聚合而形成:丙烯酸预聚物100份、交联单体0.2-1份、光引发剂0.1-3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是按照如下的步骤制备而成的:将软单体70-90份、硬单体10-30份、链转移剂0-1.0份、光引发剂0.1-1.0份混合,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单体聚合反应,控制反应温度为5-15℃,得到粘度为800-2000CPS的丙烯酸预聚物;其中,所述软单体为生物基单体。
进一步地,所述软单体选自烷基碳原子数为12~18的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软单体选自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十六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生物基的丙烯酸酯单体均可通过市购获得。
进一步地,所述硬单体选自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乙酸乙烯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链转移剂选自3-巯基丙酸异辛酯、正十二烷基硫醇等长直链烷烃的硫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选自安息香及其衍生物、苯偶酰衍生物、苯乙酮衍生物、α-羟烷基苯酮、α-氨基酮衍生物、酰基膦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单体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敏胶带,包括基材、压敏胶层以及离型膜,所述压敏胶层是由所述的紫外光固化生物基压敏胶涂布于所述基材上形成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取配方量的预聚物,添加光引发剂与交联单体,搅拌均匀后脱泡,涂布于电晕处理的基材薄膜上,经UVLED光固化,采用的光源波长为365nm,固化能量为1000~2000mj/cm2,得到所述压敏胶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2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