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泡材料注塑用降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1446.2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5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汪彪;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华聚微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B29C44/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宋萍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材料 注塑 降温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泡材料注塑用降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发泡材料加工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发泡材料注塑工作中,材料定型后,无法迅速冷却,导致工作效率低,且冷却效果差,导致成型后的发泡材料容易变形的问题。所述冷却箱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降温箱体,两个所述降温箱体之间的下方安装有风冷散热器,所述下模具位于冷却箱的内部,所述降温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冷却水箱,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软管,所述下模具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模具框体,所述模具框体的内部设置有注塑槽,且所述模具框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横向水冷管,所述模具框体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纵向水冷管,所述纵向水冷管和横向水冷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多通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泡材料注塑用降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软质发泡材料由于用途广泛,与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息息相关,多年来一直保持20%左右的稳定持续的增长。软质发泡材料是以塑料、橡胶等原材料,加以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辅料,通过物理发泡或交联发泡,使塑料和橡胶中出现大量细微泡沫,体积增加,密度减少,软质发泡材料质量轻、柔软度好,具备缓冲、吸音、吸震、保温、过滤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汽车、体育休闲等行业。发泡材料,也称发泡剂,是指能在物质内部气化产生气泡使之成为多孔物质的发泡的物质,如制造泡沫塑料、泡沫橡胶、泡沫树脂、发泡食品(馒头、包子、面包、蛋糕)等,发泡材料可分为化学发泡材料、物理发材料和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泡沫塑料制造指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经发泡成型工艺加工制成内部具有微孔的塑料制品的生产。发泡注塑成型工艺,是一种革新的精密注塑技术,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突破了传统注塑的诸多局限,可显著减轻制件的重量、缩短成型周期,并极大地改善了制件的翘曲变形和尺寸稳定性。但是现有的发泡材料注塑工作中,材料定型后,无法迅速冷却,导致工作效率低,且冷却效果差,导致成型后的发泡材料容易变形,影响加工质量;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发泡材料注塑用降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泡材料注塑用降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发泡材料注塑工作中,材料定型后,无法迅速冷却,导致工作效率低,且冷却效果差,导致成型后的发泡材料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泡材料注塑用降温装置,包括冷却箱、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冷却箱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降温箱体,两个所述降温箱体之间的下方安装有风冷散热器,所述下模具位于冷却箱的内部,所述降温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冷却水箱,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软管,且软管延伸至降温箱体内部与冷却水箱密封连接,所述下模具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模具框体,所述模具框体的内部设置有注塑槽,且所述模具框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横向水冷管,所述模具框体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纵向水冷管,所述纵向水冷管和横向水冷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多通管,所述多通管与软管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上端面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固定螺丝与冷却箱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套板,所述固定套板与安装板焊接连接,所述固定套板的内部设置有通口,且通口的形状分别与下模具和上模具的形状相同,所述冷却箱的下端设置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导轨,所述限位导轨与下模具和上模具设置为一体结构,且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均通过限位导轨与固定套板滑动连接,且所述下模具的下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二电动缸,所述第二电动缸的两端分别与下模具和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上端安装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上方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顶针固定连接,且所述顶针贯穿上模具与上模具滑动连接,所述上模具的上端中心安装有第一电动缸,所述第一电动缸的下端安装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通过固定螺丝与上模具连接,所述第一电动缸的上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安装有安装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华聚微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华聚微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1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加工系统
- 下一篇:耐磨抗冲击环氧砂浆修补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