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9212.4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2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占明飞;陈莹莹;舒凤月;宁军;袁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巨首楔蚌 人工 繁育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亲本采集→亲蚌培育→采集钩介幼虫→确定最佳寄主鱼→开展寄生培育→蚌苗变态发育→脱苗后蚌苗培育步骤完成;本发明有助于解决自然界中巨首楔蚌繁殖率低的问题,同时填补了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研究的空缺。用人工繁育技术介入蚌的繁殖,可大大提高蚌的繁殖率,利于解决巨首楔蚌在自然水体中濒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属于淡水贝类的繁育方法的 领域。
背景技术
淡水蚌类是世界上受威胁状况最严重的生物类群之一。由于人为活动、 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导致了大量淡水蚌类物种灭绝,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导致生 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急剧下降以外,还会导致许多地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 破坏。我国淡水贝类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但其受威胁状 况也不容乐观,处于近危或受威胁状态的种类达到了总数的56.5%,其中以蚌 科的种类最为明显,蚌科物种丰富度与历史资料比较呈现严重下降趋势。其 中,巨首楔蚌是我国的特有种,由于大范围的商业捕捞、水资源污染、挖沙 等原因导致该物种存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在自然水体中,巨首楔蚌繁育过程比较特别,成熟的钩介幼虫须寄生在 鱼鳃或鱼鳍上来完成变态发育,从而脱苗长成稚蚌;但由于大部分钩介幼虫 在自然水体中较难及时遇到寄主鱼而夭折,所以仅依靠天然增殖巨首楔蚌资 源是十分有限的,无法满足稀有蚌类或濒危蚌类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本发明目的是改善 创新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填补了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研究的空缺。 用人工繁育技术介入蚌的繁殖。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 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繁育方法包括:亲本采集→亲蚌培育→采集钩介幼 虫→确定最佳寄主鱼→开展寄生培育→蚌苗变态发育→脱苗后蚌苗培育;具 体如以下步骤:
5)、亲本采集:每年4月~6月从自然水体中采集亲本,将采集回来的 巨首楔蚌按照个体大小,分别放在不同水池中并进行流水养殖,水池的规格 是水深0.5~1.0米,透明度在30厘米,单个池面积为6平方米;
6)、亲蚌培育:用开口器轻轻开壳检查并筛选出育儿囊饱满的亲蚌,然 后将这些亲蚌单独暂养于大储物箱中,使用增氧设备,把池水的溶氧量调至 5mg/L以上,同时每天投喂适量的绿藻用于培育亲蚌,每天投喂适量的绿藻;
7)、采集钩介幼虫:每天观察母蚌是否排出钩介幼虫,待排除后,用显 微镜观察钩介幼虫的成熟度,将钩介幼虫用曝气自来水经200-250目过滤网 过滤清洗后,用显微镜观察钩介幼虫的成熟程度,准备人工采苗,用于寄生 繁育;将取出的钩介幼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目测钩介幼虫全部或大部分破 膜,且两壳已能微微扇动,足丝粘连,则表明钩介幼虫成熟;
8)、确定最佳寄主鱼:巨首楔蚌的最佳寄主鱼是黄鲢,寄主鱼选择个体 重30~50g、体表光滑且粘液丰富、无病无伤的健康的黄鲢,黄鲢暂养一般 采用池塘或网箱,网箱规格为4m×4m×1m,网目直径约1~2cm,网箱底部铺 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寄主鱼体磨擦损伤,以提高成活率,每箱放养70~100 kg,繁殖100万只幼蚌约需要80kg寄主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92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