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清灰低温省煤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8467.9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邹小刚;张知翔;薛宁;徐党旗;李楠;车宏伟;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02 | 分类号: | F22D1/02;F28D7/08;F28G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省煤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清灰低温省煤器,用于回收烟气余热,包括沿垂直烟气流动方向从下向上依次叠放的一个换热组件一和一个或多个换热组件二,其中,换热组件一包括沿横向和纵向等间距布置的换热管束和位于换热管束下部的防磨管,与所有换热管束进口连通的进口集箱,与所有换热管束出口连通的出口集箱,固定换热管束的前端板、中部管板和后端板,以及与前端板构成封闭空间的前封壳和与后端板构成封闭空间的后封壳;换热组件二与换热组件一不同之处在于不留烟气通道及不设置防磨管。本发明中的低温省煤器具有自清灰功能,能够防止低温省煤器积灰,提高其可靠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清灰低温省煤器,可用于回收烟气余热。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化,低温省煤器得到了广泛应用。低温省煤器不仅能够回收烟气余热,同时能够提高电除尘器效率,降低脱硫水耗,是燃煤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的重要一环。但随着低温省煤器运行年限的不断增加,因烟气流场不均匀,机组深度调峰出现烟气流速过低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低温省煤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积灰问题,导致低温省煤器自身阻力增大,进而加剧低温省煤器磨损、泄漏,泄漏后再次引起低温省煤器积灰、电除尘器故障、输灰堵塞,以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低温省煤器可靠性低,经济性差,甚至导致机组无法满负荷运行。随着我国能源结构改革的进行,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数量、时间、次数均不断增加,再加上燃用煤质的不断下降,低温省煤器面临着严重的积灰问题,解决或防止低温省煤器积灰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自清灰低温省煤器,该低温省煤器能够防止积灰,提高其可靠性和经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清灰低温省煤器,用于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包括沿垂直烟气流动方向从下向上依次叠放的一个换热组件一1和一个或多个换热组件二2,所述换热组件一1包括沿横向和纵向分别等间距布置的换热管束3和位于换热管束3下部防止烟气磨损换热管束3的防磨管4;所述换热组件二2包括沿横向和纵向等间距布置的换热管束3;还包括与换热组件一1和换热组件二2的所有换热管束3进口连通的进口集箱10,与所有换热管束3出口连通的出口集箱11,固定换热管束3的前端板5、中部管板6和后端板7,以及与前端板5构成封闭空间的前封壳8和与后端板7构成封闭空间的后封壳9;换热管束3管内为冷却水,管外为热烟气;冷却水由进口集箱10进入换热管束3,与热烟气热交换后由换热管束3流入出口集箱11进而流出;所述防磨管4进口不与进口集箱10,出口不与出口集箱11连通,管内不流通冷却水;所述换热组件一1的底部留100~500mm高的净空间,形成烟气通道。
所述换热组件一1的防磨管4结构及尺寸与换热管束3相同。
所述换热管束3和防磨管4的结构为光管或者螺旋翅片管或者H型翅片管。
所述换热组件一1紧邻烟气通道设置两排防磨管4,防止烟气磨损换热管束3。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清灰低温省煤器在工作过程中,换热组件一下部有100~500mm高净空间,形成烟气通道,该烟气通道较低温省煤器横截面其他区域阻力低,因此烟气流量大,烟气流速达15m/s,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烟气流速依旧能达到10m/s以上。高流速的烟气能够带走烟气通道上方落下的灰,保证低温省煤器底部清洁。因烟气通道烟气流速高,换热组件一紧邻烟气通道的两排横向换热管束采用耐磨管,防止高流速的烟气冲刷换热管束。该低温省煤器具有自清灰能力,能够防止低温省煤器积灰,进而避免因积灰引起的阻力增大、磨损加剧、泄漏等问题,提高低温省煤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84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