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服务扩缩容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4080.8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3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凡;张晓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896 | 分类号: | H04L41/0896;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王丹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服务 扩缩容 处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服务扩缩容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保证NS实例成功执行扩缩容操作。该方法包括:接收扩缩容操作请求,在所述扩缩容操作请求中包括待执行扩缩容操作的VNF实例的信息以及触发执行所述VNF实例的扩缩容操作的NS实例的信息;根据所述VNF实例的信息和所述NS实例的信息,查询所述VNF实例的操作记录信息和所述VNF实例的扩缩容策略记录信息,得到查询结果;在所述查询结果表示允许对所述VNF实例执行扩缩容操作的情况下,对所述VNF实例执行扩缩容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可保证NS实例成功执行扩缩容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服务扩缩容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网络设备厂商基于特定规格设备、特定技术要求定制而成的,设备的维护与更新过程较为复杂,业务推广的运营成本较高。为了实现降低网络部署和业务推广的复杂度及成本,通过基于通用硬件平台实现软硬件解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升级所带来的成本,加速新业务的部署。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下被提出的。
NFV由MANO系统及网管系统实现核心云的管理功能。MANO系统包含NFVO(Network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Orchestrator,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器)、VNFM(VirtualizedNetwork Function Manager,虚拟化网络功能管理器)、VIM(Virtualized InfrastructureManager,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器)三大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包括网元的生命周期管理、网元所需镜像的创建、网元所需模板及软件的管理、网络资源的分配及管理等。其中:
NFVO:负责资源的统一调度,创建VNF(Virtualize Network Function,虚拟化网络功能)自动扩缩容策略,提供VNF实例化的规格配置参数等;
VNFM:负责VNF生命周期管理,例如VNFD(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Descriptor,网络功能虚拟化描述符)的解析与处理、VNF实例的初始化以及VNF的扩缩容等;
VIM:负责硬件资源与虚拟化资源的调度与管理。
在NFV引入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后,VNF的部署及管理趋于自动化。在SDN场景下,MANO系统定义了NS(Network Service,网络服务)的概念:一个NS实例为一个具体的网络服务,该网络服务内包含一个或多个VNF,该网络服务实例所具有的功能由其包含的各个VNF协同提供。每个NS实例的创建是基于其模板NSD(NetworkService Descriptor,网络服务描述符)。NSD会涵盖该NS实例内各个VNF实例创建所基于的VNF包、VNF的网络配置信息以及VNF信令采集的相关信息等。
现有技术中,NS实例由一个或多个VNF实例及相关网络连接性资源(VirtualLink)组成。不同NS实例间存在复用同一VNF实例,以完成业务承载任务的现象。由于存在多个NS实例复用同一VNF实例的现象,当通过不同NS实例触发对该VNF实例的手动扩缩容操作时,会产生操作冲突。而现有技术中对这种操作冲突的处理方式将会导致该NS实例无法执行扩缩容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服务扩缩容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保证NS实例成功执行扩缩容操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服务扩缩容处理方法,应用于NFVO,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扩缩容操作请求,在所述扩缩容操作请求中包括待执行扩缩容操作的VNF实例的信息以及触发执行所述VNF实例的扩缩容操作的NS实例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4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