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企业用烟雾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2810.0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5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翁富华;张雪锋;周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黔西南正胤活性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9/00 | 分类号: | B01D49/00 |
代理公司: | 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7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22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企业 烟雾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烟雾净化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活性炭企业用烟雾净化装置,包括处理箱,处理箱内倾斜设置有多个多孔壳体,且多个壳体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孔,处理箱内设有转杆,且转杆与多个多孔壳体固定套接,且转杆的一端贯穿处理箱的底部并向外延伸,处理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菱形杆,转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开设有与菱形杆相匹配的菱形槽,处理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管,且环形管与转杆活动套设,转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块。本发明能够对活性炭颗粒进行快速更换,保证装置整体的净化效果,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雾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企业用烟雾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PM10和PM2.5是近日空气首要污染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目前,对于烟雾中的颗粒物多是通过活性炭吸附的原理来完成净化的,而现有技术中的净化装置在对活性炭吸附饱和后更换较为麻烦,影响装置整体的工作效果,进而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净化装置在对活性炭吸附饱和后更换较为麻烦,影响装置整体的工作效果,进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活性炭企业用烟雾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企业用烟雾净化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倾斜设置有多个多孔壳体,且多个壳体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处理箱内设有转杆,且转杆与多个多孔壳体固定套接,且转杆的一端贯穿处理箱的底部并向外延伸,处理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菱形杆,所述转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开设有与菱形杆相匹配的菱形槽,所述处理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管,且环形管与转杆活动套设,所述转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块,所述环形管的内壁对称开设有多个与转块相匹配的波纹槽,所述处理箱的侧壁开设有两组与多孔壳体相匹配的开口,且两组开口之间的夹角呈90°设置,多个所述多孔壳体内均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处理箱的外部设有上料机构。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筒、第二驱动电机和进料管,所述上料筒与处理箱的外壁固定连接,且上料筒的侧壁与一组开口相连通,所述上料筒内设有螺旋输送叶,且螺旋输送叶的两端均通过旋转套分别与上料筒的上下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上料筒的底部,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旋输送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与上料筒的侧壁固定连通,且进料管位于上料筒的底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开口的一侧设有密封盖板,且密封盖板的一端通过合页与进料管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杆远离环形管的一端活动套设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与处理箱固定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侧壁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外部均设有防护罩,且两个防护罩分别与处理箱和上料筒固定连接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炭企业用烟雾净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活性炭企业用烟雾净化装置,通过设有的多孔壳体、转杆、第一驱动电机、环形管、转块、波纹槽和上料机构,能够对活性炭颗粒进行快速更换,保证装置整体的净化效果,便于人们的使用。
2、该活性炭企业用烟雾净化装置,通过设有的定位板,能够提高转杆在转动和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再通过设有的密封盖板,能够防止外物进入至进料管内。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能够对活性炭颗粒进行快速更换,保证装置整体的净化效果,便于人们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黔西南正胤活性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黔西南正胤活性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2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