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2449.1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7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林;孙淑娟;李承润;胡深;黄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电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B32B9/00;B32B9/04;B32B27/02;B32B27/12;B32B27/2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丽丹 |
地址: | 232221 安徽省淮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pps 过滤 材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驻极体A(1)和驻极体B(2);
驻极体A(1)由聚乙烯、聚氨酯、PTFE、有机硅和去离子水组成;
驻极体B(2)由碳纳米纤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PTFE、环氧树脂和去离子水组成;
S2、梳理;将制备好的驻极体A(1)分别对第一面层(3)、第二面层(4)和第三面层(5)表面进行喷洒;
S3、铺网;所述第一面层(3)的铺网层数为6-8层,所述第二面层(4)的层数为10-15层,所述第三面层(5)的层数为5-10层;
S4、针刺;
S5、浸渍;将所述第一面层(3)、第二面层(4)和第三面层(5)经过辊筒带动浸渍到装有驻极体B(2)的浸渍槽内;
S6、定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A(1)中聚乙烯2-3%、聚氨酯1-2%、PTFE0.5-1%、有机硅3-6%和去离子水85-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A(1)的制备步骤还包括;
S11、聚乙烯、聚氨酯、PTFE、有机硅加入去离子水后使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为25-30min,搅拌频率为20-25Hz;
S12、将S11搅拌后的液体施加5-15Kv的电压,持续时间为3-5min;
S13、将上述步骤S12制得的液体在100-120℃中蒸发,蒸发至去离子水的含量降低至50-60%,最终制得驻极体A(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B(2)中碳纳米纤维3-5%、二氧化钛纳米纤维2-3%、PTFE0.5-1%、环氧树脂3-5%和去离子水80-8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B(2)的制备步骤还包括;
S14、将碳纳米纤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PTFE、环氧树脂加入去离子水后机械搅拌,搅拌时间30-50min,搅拌速度300-500转/min;
S15、将S14搅拌后的液体在100-110℃中蒸发,直至水分含量降低至75-80%,最终制得所述驻极体B(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3)由PPS和细碳纤维丝组成,所述PPS和细碳纤维丝的质量比为(1-2):(3-4);
所述第二面层(4)由PPS和碳纳米纤维丝组成,所述PPS和碳纳米纤维丝的质量比为(3-5):(1-2);
所述第三面层(5)由PPS和细碳纤维丝组成,所述PPS和细碳纤维丝的质量比为(3-4):(0.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驻极体A(1)喷洒压力为80-100kg/cm2,喷涂速度为300-350平方米每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针刺中刺针的直径为0.6-0.75mm,针刺频率1500-2000/min,针刺深度6-8.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定型采用热定型方式,在烘燥机中加热定型,加热温度先升高至280-320℃后再降温至190-210℃后定型,定型时间为12-14s。
10.一种抗氧化PPS过滤材料,按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抗氧化PPS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由所述驻极体A(1)、驻极体B(2)、第一面层(3)、第二面层(4)和第三面层(5)构成,所述过滤层从外至内依次为驻极体B(2)、第一面层(3)、驻极体A(1)、第二面层(4)、驻极体A(1)和第三面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电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电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24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