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视化动态数据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0123.5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2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森琳;郑刚强;黄勃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博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6 | 分类号: | G06F16/26;G06F16/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诺正鑫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9 | 代理人: | 林国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视化 动态 数据 采集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视化动态数据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输入采集器数据;步骤二:通过数据采集器的数据类型和可视化监测的对象要素,同时汇聚统计模型输出各类预处理结果;步骤三:创建管理对象,定义对象的属性;步骤四:通过可视化图形拖拽操作,进行管理对象及其属性输入到可视化监测器中;步骤五:将指标、图表、绩效参数以及参与监测的要素;步骤六:设计器对图形化操作以及各种指标、图表、绩效参数进行定义和管理,本发明一种基于可视化动态数据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生成出基于数据的平面动画或立体模型,配合多元的媒体传播方式,使抽象的数据变为可以交互的图形,增强人们对于信息数据的认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动态数据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属于可视化动态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高速的信息时代,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金融商业、医疗健康、通信互联网产业的火热催生了大数据的兴起。这些大量堆积的数据信息使得人们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有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可视化便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
现有技术中,数据信息的采集由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化,以及监控系统,会增加电脑对采集的信息的处理难度,以及处理效率,甚至会出现错误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将信息呈现给观看者,而且乱码数据以及一些无用的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监测,会降低使用者的观看数据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视化动态数据采集与监测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可视化动态数据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输入采集器数据,由汇聚统计模型进行各类数据统计分析折汇聚和预处理运算;
步骤二:通过数据采集器的数据类型和可视化监测的对象要素,归纳定义采集点,同时汇聚统计模型输出各类预处理结果;
步骤三:创建管理对象,定义对象的属性,各采集点与管理对象履进行映射绑定;
步骤四:通过可视化图形拖拽操作,进行管理对象及其属性输入到可视化监测器中;
步骤五:将指标、图表、绩效参数以及参与监测的要素,通过可视化图形拖拽操作加入到可视化监测器中;
步骤六:设计器对图形化操作以及各种指标、图表、绩效参数用于监测展示要素的定义和管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数据采集器可实现各时间维度的统计,以及定义运算规则算法实现数据模型推演运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采集点与数据采集器的数据进行映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属性值与采集点数值的实时关联,同时支持手工填报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可视化监测器中进行管理对象的属性、布局及关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可视化图形操作进行指标、图表、绩效参数可视化监测要素的数据源映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可视化监测器可灵活对各项参数进行布局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博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博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0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