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影像科用磁共振成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9030.0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0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华;李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华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30 | 代理人: | 陈体芝 |
地址: | 277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影像 磁共振 成像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影像科用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组环状外壳,且两组环状外壳之间通过U形连接板固定连接,环状外壳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滑槽,且其在环形滑槽处滑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上固定安装有指向圆心的成像装置;机座的顶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机座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竖直向上且与支撑板底端接触的推杆电机。本发明使得成像装置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成像,更好地方便临床诊断;还使得输送板在使用的过程中较好地降低损耗,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影像科用磁共振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又称自旋成像,也称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的应用成为现实,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
现有的核磁共振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于进行多角度地成像,且磨损较大,影响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影像科用磁共振成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影像科用磁共振成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影像科用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组环状外壳,且两组环状外壳之间通过U形连接板固定连接,环状外壳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滑槽,且其在环形滑槽处滑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上固定安装有指向圆心的成像装置;机座的顶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机座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竖直向上且与支撑板底端接触的推杆电机,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盒,连接盒的顶端呈开口设置,且其在开口处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连接盒的顶端两侧固定安装有两组平行设置的外壳,外壳之间滑动连接有输送板,输送板的底面呈弧状,且其在弧面处开设有与螺纹杆适配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输送板的两侧均匀阵列有若干组滚轮,且滚轮与外壳的内壁抵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嵌设槽,且其在嵌设槽内嵌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心连接有转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转动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呈半圆状的弧形齿条,且弧形齿条与转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输出轴贯穿伸入连接盒内侧的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的外侧均同心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输送板的运动轨迹穿过环状外壳的内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第一电机、转动齿轮、弧形齿条以及转动环和成像装置的设置,使得成像装置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成像,更好地方便临床诊断;
2、通过第二电机、螺纹杆、锥齿轮、输送板和滚轮的设置,使得输送板在使用的过程中较好地降低损耗,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影像科用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影像科用磁共振成像装置的外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华,未经张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9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