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片拆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8904.0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彭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9/00 | 分类号: | E04G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拆除 装置 | ||
一种拉片拆除装置,用于拆除伸出墙体的拉片,包括把持部和折断部;折断部,设于所述把持部端部,所述折断部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用以供拉片从贯穿槽一端伸入并用于供折断后的拉片从贯穿槽的另一端移出。上述提供的拉片拆除装置通过在所述折断部上开设贯穿槽,使得在连续拆除多个拉片时,下一所述拉片可伸入所述贯穿槽内,并将上一所述拉片从所述贯穿槽内顶出,解决了在拆除一拉片后需人工取出空腔内的所述拉片才能进行下一所述拉片的拆除工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片拆除装置。
背景技术
铝模板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拉片系统和螺杆系统为铝模板常用的两种加固系统。相比于螺杆系统而言,一次性拉片在使用时,具有功效高及墙体成型质量好的优点,并逐渐被公众认可。拉片系统在混凝土凝固、铝模板拆模之后,需要批量将将露出墙体部分的拉片打断拆除,而现有的拉片拆除装置通过握杆连接一封闭式的套管,并在套管上开设与拉片匹配的空腔,将拉片伸入空腔内,并转动握杆使拉片折断。由于上述套管为封闭式的套管,在拆除拉片时,拉片会折断于空腔内,在需连续拆除多个拉片时,需要将前一拉片从空腔内取出才能继续拆除下一拉片,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需取出拉片即可连续拆除多个拉片的拉片拆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拉片拆除装置,用于拆除伸出墙体的拉片,包括:把持部和折断部;所述折断部设于所述把持部端部,所述折断部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用以供拉片从贯穿槽一端伸入并用于供折断后的拉片从贯穿槽的另一端移出。通过在所述折断部上开设贯穿槽,使得在拆除下一拉片时,该拉片可伸入所述贯穿槽内,并将上一所述拉片从所述贯穿槽内顶出,从而实现多个所述拉片的连续拆除工作,解决了在拆除一拉片后需人工取出空腔内的所述拉片才能进行下一所述拉片的拆除工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效率。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折断部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20°至180°。通过将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折断部之间的角度设置一范围,使得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折断部之间的角度在该范围之内时,能轻松的将伸出墙体的所述拉片折断,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折断部之间的角度为150°。通过将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折断部之间的角度设置为150°,使得所述拉片拆除装置能最轻松的将伸出墙体的所述拉片折断,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折断部位于不同平面内。通过将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折断部设于不同的平面,一则便于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折断部的固定,二则可以防止所述把持部与开设于所述折断部上的贯穿槽干涉以阻挡所述拉片从所述贯穿槽位置被顶出。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断部包括两相对的第一侧壁,所述把持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通过在所述折断部上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并将所述把持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以便于所述把持部与所述折断部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折断部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折断部包括两相对的第二侧壁和两相对的第三侧壁,所述贯穿槽贯穿两相对的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所述把持部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上。通过在所述折断部上设置两相对的所述第二侧壁和两相对的所述第三侧壁,并将所述把持部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上,将所述贯穿槽贯穿两相对的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以避免所述把持部与所述贯穿槽干涉的同时,便于所述把持部与所述折断部固定。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垂直所述第三侧壁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两相对所述第三侧壁设置,使得所述第二侧壁平整,以在伸出墙体的所述拉片伸入所述折断槽时,所述第二侧壁能平整的贴合于所述拉片和墙体的交接位置处,使得通过转动所述把持部而折断所述拉片时,所述拉片能沿与墙体接触位置处全部折断,并不存在毛刺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8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