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带损耗程度现场鉴定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4961.1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0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驭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G06T5/00;G06T5/20;G06T7/00;G06T7/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带 损耗 程度 现场 鉴定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带损耗程度现场鉴定平台,包括:运行检测机构,设置在汽车内部,用于基于汽车的发动机的当前状态辨识汽车当前是否处于停止运行状态;触发成像机构,包括蓝牙通信接口、光电传感器和辅助光源,设置在汽车的机盖的下表面上,在机盖关闭时面对正时皮带设置,所述蓝牙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辅助光源连接,用于在接收到外部通过蓝牙通信链路发送的开启指令时同时打开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辅助光源。本发明的皮带损耗程度现场鉴定平台运行可靠、应用广泛。由于能够在汽车停止运行时对正时皮带裂纹产生状态进行分析,以智能化提取皮带耗损程度,从而为用户决定是否更换正时皮带提供有价值的现场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时皮带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带损耗程度现场鉴定平台。
背景技术
正时皮带是发动机配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曲轴的连接并配合一定的传动比来保证进、排气时间的准确。使用皮带而不是齿轮来传动是因为皮带噪音小,自身变化量小而且易于补偿。显而易见皮带的寿命肯定要比金属齿轮短,因此要定期更换皮带。
正时皮带的作用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上部连接是发动机缸盖的正时轮、下部连接是曲轴正时轮;正时轮连接的是凸轮轴,这个凸轮轴上有凸轮,它的接触点是小摇臂,摇臂通过正时皮带带来的动力产生压力,起到顶起的作用;顶起进气门的作用是让雾化的汽油进入缸体,顶起排气门的时候是让废气排出缸体;当凸轮轴凹陷(注:不是凸起的地方)的地方同时接触小摇臂的时候,这时候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压缩比产生、分电器打火,内燃开始并产生动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皮带损耗程度现场鉴定平台,能够在汽车停止运行时对正时皮带裂纹产生状态进行分析,以智能化提取皮带耗损程度,为用户决定是否更换正时皮带提供有价值的现场数据。
为此,本发明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两处重要的发明点:
(1)对皮带成像区域中的边缘像素点进行针对性辨识,基于边缘像素点占据比例确定与所述比例正相关的皮带损耗程度;
(2)基于汽车机盖是否关闭以及是否接收到蓝牙触发指令决定是否触发正时皮带上方的光电传感器对机盖内部的图像数据采集操作,从而避免产生相关的浪费功率的误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皮带损耗程度现场鉴定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运行检测机构,设置在汽车内部,与汽车的发动机连接,用于基于汽车的发动机的当前状态辨识汽车当前是否处于停止运行状态。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皮带损耗程度现场鉴定平台中:
所述运行监测机构在辨识到汽车当前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发出第一识别信号,否则,发出第二识别信号。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皮带损耗程度现场鉴定平台中,还包括:
触发成像机构,包括蓝牙通信接口、光电传感器和辅助光源,设置在汽车的机盖的下表面上,在机盖关闭时面对正时皮带设置,所述蓝牙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辅助光源连接,用于在接收到外部通过蓝牙通信链路发送的开启指令时同时打开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辅助光源,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感应并输出机盖内部图像;
数据处理设备,设置在机盖的下表面上,与所述触发成像机构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机盖内部图像执行陷阱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当前滤波图像;
分类检测机构,与所述数据处理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滤波图像中皮带成像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亮度值,将所述皮带成像区域中与周围像素点构成的像素阵列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亮度值的均方差超限的像素点作为边缘像素点,将所述皮带成像区域中与周围像素点构成的像素阵列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亮度值的均方差未超限的像素点作为非边缘像素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驭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驭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4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