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更换电池式充电桩及电池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2393.1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9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强;刘然;高洋;刘峰;张冰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53 | 分类号: | B60L53/53;B60L5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更换 电池 充电 输送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车辆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更换电池式充电桩及电池输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电池储备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更换电池式充电桩,通过多个电池存储舱存储电池,同时垂直循环装置能够驱动多个电池存储舱进行循环运动,以使得电池存储舱内的电池依次为充电枪供电。本发明的自动更换电池式充电桩内部设置多个用于储存电池的电池存储舱,通过垂直循环装置自动更换电池为充电枪供电,保证充电枪自身电池储备供电充足,以便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本发明的充电桩随换随走,工作效率高,电池损坏小,有效解决了蓄电池充电桩充电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更换电池式充电桩及电池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紧缺及环保标准的严格,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然而,新能源汽车受制于充电技术的制约,使得推广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而在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上,汽车的充电桩都是固定设置在某个位置,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时,都需要将汽车开到充电桩旁的车位上进行充电。而由于充电桩基础建设的不足,现有的充电桩覆盖面不足,分布存在大量空白点,因此,往往影响使用者正常使用,并且新能源汽车中途电量不足后电量不足无法继续行走。此时就需要一种可移动充电桩,以便于对处于路途上电量不足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而该可移动充电桩也需要自行储备电池,如若可移动充电桩自身电池储备不足更容易带来麻烦,且现有技术中蓄电池充电桩充电时包括两种,一种需返回充电站充电,其在充电时无法工作,影响工作效率,浪费资源;另一种需要人工手动更换蓄电池,费时费力,本申请拟对该类充电桩进行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电池充电桩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更换电池式充电桩,所述充电桩本体外壳相邻两侧分别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中空且设置有电池更换系统,所述电池更换系统包括垂直循环装置、循环驱动装置以及装设于所述垂直循环装置上的多个电池存储舱,所述电池存储舱用于存储电池,所述循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垂直循环装置进行循环运动,以使得所述电池存储舱能够在所述垂直循环装置的带动下进行循环运动。
所述电池存储舱设置有可伸缩地第一装配部,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部匹配的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充电枪的电路连通;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在插接状态下,所述电池能够为所述充电枪供电。
所述电池存储舱内部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存储舱内部电池的电量并生成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一装配部内部设置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循环驱动装置彼此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能够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装配部伸缩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插接或分离,所述第一控制器能够在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分离后生成第二检测信号。
所述循环驱动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或所述第二检测信号驱动所述垂直循环装置运动。
在一些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存储舱能够在进行循环运动时能够分别与所述输入口处的输入轨道、所述输出口处的输出轨道连通。
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设置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设置于所述输入轨道和所述输出轨道之间,所述机械臂与所述循环驱动装置内部的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机械臂用于夹持或释放电池。
所述机械臂配置为将所述输入轨道上的电池移动至所述电池存储舱内部;或将所述电池存储舱内部的电池移动至所述输出轨道上。
在一些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桩本体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充电桩本体行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23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