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宜居环境模式调节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4319.5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0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闫弘旭;王硕;荣顺;贾锡瑞;白宇;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弘旭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张正 |
地址: | 274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模式 调节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宜居环境模式调节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子用户内的用户终端、子调控系统、子定位服务器和设置在服务公司的云储存器和总控器;用户终端包括由子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置在子用户家中的电脑终端以及用于子用户调节温度的嵌墙显示终端;子调控系统包括子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和子信息执行系统,子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将子用户的信息采集,子用户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加密文件的方式将采集的信息传递个云储存器中并储存;子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脑终端控制设置加密文件的加密密码。该调节控制系统通过总控器、云存储器和子调节系统配合控制,实现了子用户的环境的更进准方便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宜居环境模式调节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家庭智能网关是家居智能化的心脏,它可以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信息输入、信息输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联动控制的功能。手机、iPad等多种设备均可通过智能网关来实现对家中电器的控制,语音控制也渐渐变得广泛应用,但归其根本仍然是人对机器做出指令进行相应的行动,而并非是机器对人当时所在的状态、身体健康情况而做出的反馈。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带来,日常生活变得日益智能化,智能家居也逐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人机交互,而不是单纯的单方面做出调节的指令,但家居环境中语音控制和语音反馈模式单一,其在提供居住环境模式时无法考虑到个人的情绪问题、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偏爱等因素,无法自主为个体提供其真正所需的环境氛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宜居环境模式调节控制系统,该调节控制系统通过总控器的控制,云存储器的定向加密存储,以及子调节系统中多种信号采集方式的应用,实现了子用户的环境的更进准方便的调节。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宜居环境模式调节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子用户内的用户终端、子调控系统、子定位服务器和设置在服务公司的云储存器、总控器;
用户终端包括由子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置在子用户家中的电脑终端以及用于子用户调节温度的嵌墙显示终端;
子调控系统包括子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和子信息执行系统,子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将子用户的信息采集,子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将该信息传递给子用户的电脑终端中进行普通显示,子用户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加密文件的方式将采集的信息传递个云储存器中并储存;
子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脑终端控制设置加密文件的加密密码,并在设置密码时设置相应的修改密码的密保方式;子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脑终端查看总控器控制的云储存器内容。
优选的,所述子调控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执行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语音信号采集机构、摄像动态捕捉机构和生理信息采集机构;
正常使用后,语音信号采集机构、摄像动态捕捉机构和生理信息采集机构,将采集的信号传递给总控器,总控器将信息传递给设置在子用户家中的电脑终端,电脑终端控制信息执行系统完成室内温度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语音信号采集机构包括多个语音识别器,多个语音识别器分别设置在子用户的住房内;
所述语音识别器包括拾音传感器、声音传感器、语音识别传感器和去噪模块,语音识别器通过电脑终端联网;在用户与智能网关人机交互过程中,借助拾音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和语音识别传感器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经过NE5532放大电路放大语音信号,由ADC0804数模转换芯片将采集到的语音模拟信号转化为可进行分析的数字化信息,语音模拟信号同时进行频谱刻画,得出相应声纹,输入给处理芯片;
所述去噪模块用于消除噪音对于信息采集中拾音区段音频信号的影响,拾音器具备识别不同声纹的能力,可以实现分辨不同人声的基础功能,进而对单一音色进行拾取信息。
优选的,所述子用户的电脑包括子用户主控电脑,子用户中控电脑包括语音信息分析组件,语音信息分析组件包括语音识别芯片SR16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弘旭,未经闫弘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4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