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真姬菇担孢子显微观察的固定液、制备方法、固定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4075.0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4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万佳宁;周陈力;鲍大鹏;杨瑞恒;李燕;龚明;王莹;陈洪雨;候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0 | 分类号: | G01N1/3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金铭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真姬菇担 孢子 显微 观察 固定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真姬菇担孢子显微观察的固定液、制备方法、固定方法及应用。本方法提供的固定液采用融化的明胶和甘油水合剂混合制备而成,该方法得到的固定液,透光性好、相变温度安全,该方法简便、快捷,既可用于批量生产,也可在急需时,进行临时配置。上述固定液用于固定真姬菇担孢子,既不会影响真姬菇担孢子的其他处理效果,比如染色,又能够延长曝光时间,提高获得的真姬菇担孢子影像数据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组织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真姬菇担孢子显微观察的固定液、制备方法、固定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真姬菇(Hypsizygusmarmoreus(Peck)H.E.Bigelow)又名玉蕈、斑玉蕈,属于担子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外形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美,是重要的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目前可人工栽培的真姬菇有褐色和纯白两个品系,褐色通常称为“蟹味菇”;纯白称为“海鲜菇”或“白玉菇”。担孢子是食用菌最初的繁殖单位,多数食用菌的生活史都由担孢子经过萌发、融合、结实再形成担孢子的过程组成。因此,对担孢子的形态观察也成为食用菌研究中不可少的研究内容。一般食用菌孢子很小,长直径为10μm左右,肉眼无法鉴别,因此显微镜观察就成了担孢子研究中最主要的研究手段。但由于担孢子极小,在悬浮液或染色缓冲液中极易产生布朗运动现象,即担孢子在显微镜头下一直不停的做无规律移动,导致图像拍摄无法良好的聚焦,这严重影响了孢子观察结果的呈现。其中,尤其以真姬菇担孢子布朗运动最为严重,因其相比其他食用菌担孢子更小,长直径为5μm左右,在显微观察中,尤其是高倍镜头下,其担孢子无规律移动尤其明显,严重影响了真姬菇的担孢子研究工作。因而,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固定真菌担孢子的方法,将真菌担孢子固定后用于显微观察。
染色是真菌担孢子在显微观察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处理手段,经过染色,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观察到真菌担孢子不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目前对于真菌担孢子的染色手段已十分成熟,包括荧光染色、普通染料染色等。但由于现有技术中没有对真菌担孢子进行固定的报道,因此,如何设置真菌担孢子的固定和染色步骤,以实现减弱或消除真菌担孢子布朗运动的同时,又不会影响染色结果的技术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真菌担孢子显微观察的固定液,以期采用该固定液对真菌担孢子进行固定时不会对真菌担孢子的染色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固定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固定液在真菌担孢子固定中的应用,并提供相应的固定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采用上述固定液固定真菌担孢子后形成的含有固定液组分的固定样本。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固定样本在真菌担孢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真菌担孢子显微观察的固定液,包括明胶和甘油水合剂。
上述的甘油水合剂是指由甘油和水按照体积进行配比得到的用于溶解高分子组分的溶剂。现有技术中,明胶、甘油和水三种组分组成的溶液具有安全的相变温度,且透光性好,被广泛用作胶囊药品的囊壁的主要组分,但并未见有用于阻碍微米粒子布朗运动的报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液由明胶与甘油水合剂组成,且固定液中所述明胶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5%~4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液中所述明胶的质量体积浓度为20%~40%;进一步优选为3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甘油水合剂包括体积比为1:0.5~2的甘油和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甘油水合剂包括体积比为1:1的甘油和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4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